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在“古典”语境中建立“新诗”观念——论废名对诗的“新旧”之辨及其建构意义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废名论"新诗",概括而言有三个基点,即"诗的内容"的诗性质地、"当下感兴"的诗意创造、"横竖乱写"的诗歌境界,三者共同作用构成了其新诗理论的有机整体。这是废名对新诗从酝酿到创造整个过程的描述,也是其新诗概念的基本内涵。然而,言志缘情的诗性特质、感物咏志的"应感之会"、"俯拾即是"的自由境界,并不是新诗的独擅,恰恰相反,它们正是传统诗学最具活力的部分。一方面谈论"新诗",另一方面又使用"旧诗"
作者
赵黎明
机构地区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1年第1期139-146,共8页
关键词
废名
传统诗学
诗歌理论
缘情
诗人情感
感物
诗论家
胡适之
诗学传统
古典诗学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陈子善编订,废名著.论新诗及其他[M].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2
(明)王夫之著.姜斋诗话[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
共引文献
9
1
李金荣.
《春行寄兴》鉴赏述评[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4):57-59.
被引量:1
2
谭佳.
现代性影响下“晚明叙事”的矛盾与修饰策略[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1):61-73.
3
谢琰.
论晚唐的虚化咏物诗——从李商隐《泪》谈起[J]
.励耘学刊,2008(2):280-287.
4
申焕.
曹植诗歌的赋化——以《赠白马王彪》为例[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7(11):24-26.
被引量:1
5
任灵华.
意象论[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8):141-144.
被引量:2
6
吴嘉敏.
论曹操的山水诗创作[J]
.青春岁月,2014,0(5):28-29.
7
崔柳青.
浅析《春江花月夜》中圆美的和谐意识[J]
.青年文学家,2009,0(9X):5-5.
8
魏红艳.
论王维《渭城曲》中“柳”的抒情模式的创新[J]
.中国校外教育,2011,0(S1):260-260.
9
章星星.
王夫之情感诗学中的“势”论[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0(3):78-79.
同被引文献
55
1
王捷.
玄思的诗意——论废名之诗及其诗学观[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6(1):38-41.
被引量:4
2
左文华.
新诗的散文美──读冯文炳《谈新诗》札记[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4-67.
被引量:2
3
王光明.
中国新诗的本体反思[J]
.中国社会科学,1998(4):153-169.
被引量:29
4
臧棣.
现代性与新诗的评价[J]
.文艺争鸣,1998(3):45-50.
被引量:39
5
孙玉石.
对中国传统诗现代性的呼唤──废名关于新诗本质及其与传统关系的思考[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0(2):3-12.
被引量:20
6
郑敏.
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J]
.文学评论,1993(3):5-20.
被引量:264
7
朱晓进.
从语言的角度谈新诗的评价问题[J]
.文学评论,1992(3):43-51.
被引量:19
8
张桃洲.
重解废名的新诗观[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2):97-102.
被引量:7
9
李俊国.
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与六朝文章晚唐诗[J]
.长治学院学报,2005,22(1):23-26.
被引量:1
10
李曦.
废名对新诗“诗质”的探索及其启示[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143-14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徐鑫.
废名诗论研究述评[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6):61-67.
被引量:1
2
熊文韵,赵黎明.
论梁启超“过渡期”的新诗文体观[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6):29-34.
3
王泽龙,樊嘉亮.
新诗之“新”的反思[J]
.山东社会科学,2023(3):111-119.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蒋洪利,姜淼.
废名研究综述(2012—2017)[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3):42-48.
1
胡安运.
向阳,才有风景[J]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3(2):52-52.
2
赖彧煌.
论早期新诗观念中诗艺和经验的紧张——以闻一多、梁实秋、俞平伯、康白情为中心[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9(2):81-84.
3
赖彧煌.
论早期新诗观念中诗艺和经验的紧张——以闻一多、梁实秋、俞平伯、康白情为中心[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3-46.
4
杨海文.
中哲史研究的“格言下乡”与“故事上山”[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10-13.
5
吴晓东.
古典语境在现代文学中的移植——何其芳对中国古代志异文本的改写[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1(3):35-42.
被引量:7
6
郑珊珊.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117-122.
被引量:1
7
刘汾.
论李白散文的诗性特质[J]
.沧桑,2010(3):234-235.
8
陈建军.
废名对胡适新诗理论的反拨与超越[J]
.长江学术,2009(4):57-63.
被引量:4
9
杨保健.
关于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传统的再认识[J]
.唐都学刊,2006,22(3):145-148.
10
伍明春.
论“新诗”观念的塑造[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3-97.
被引量:1
文学评论丛刊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