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公报》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以1926-1937年为中心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大公报》文艺副刊作为京津冀报业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传播和接受的重要平台,实现了现代长篇小说传播接受由保守、单一到审美、开放,由同人、狭窄到独立、丰富、多元的现代转型。《文学副刊》开启了保守知识分子与新文学之间的对话新路,《文艺副刊》则在京派的文学趣味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下,以及时准确的传播策略,以文学的审美性与文学的丰富性为视阈,在注重独立批评和审美批评的接受生态下,着力打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内在审美构成和意义潜势,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这一文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传统走向现代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出处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5年第2期110-117,共8页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研究”(课题编号:12YJA751003)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7

  • 1瞿秋白.《<子夜>和国货年》,《申报·自由谈》1933年4月3日.
  • 2陈思.《评茅盾<子夜>》[J].涛声,1933,2(5).
  • 3禾金.《读茅盾底<子夜>》[J].中国新书月报,1933,3.
  • 4杨邨人.《茅盾的<子夜>》,《时事新报·星期学灯》1933年6月18日.
  • 5门言.《从<子夜>说起》[J].清华周刊,1933,39(5).
  • 6余定义.《评<子夜>》[J].戈壁,1933,1(3).
  • 7朱明.《读<子夜>》[J].出版消息,1933,.

共引文献18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