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初对待遗民除笼络与压制外,对遗民形象的重新塑造也是其政策的重要一环。姜埰即是典型案例,从其子编辑的《姜贞毅先生挽章》中可具体窥知其身后形象的重塑过程。姜蜾生前在诗集和自著年谱中极力建构故国孤臣的遗民形象。逝世后不久,民间持不同政治立场的文入围绕如何评价姜埰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遗民们着重渲染其遗民形象,而认同清朝的文人则着力将姜埰塑造为忠孝典型。双方所持观点不同,切入的角度也大相径庭。清朝官方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先后以折槛谏臣和人伦师表的名义对姜蜾建祠表彰,姜埰的身后形象在清朝由此定于一尊。在姜埰形象变迁的背后,呈现着民间舆论与政治权力的角逐,从此亦可见清初文学生态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