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古文字学十二讲 第九讲 “小学”的宝藏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过去的学者常把文字的研究叫做'小学'。按照他们的说法,古文字学也可划归'小学'一类。这个名词的来源是《汉书·艺文志》,志文以《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等经籍列入六艺。
作者
李学勤
出处
《文史知识》
1985年第7期80-82,共3页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关键词
古文字学
《孝经》
《书》
《礼》
说文释例
凡将篇
训纂篇
段氏
《说文解字注》
稽古编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83
1
罗志田.
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竞争[J]
.历史研究,1996(6):77-94.
被引量:47
2
刘迪香.
存古学堂从书院到学堂的过渡[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1):32-36.
被引量:4
3
关晓红.
张之洞与晚清学部[J]
.历史研究,2000(3):80-91.
被引量:21
4
杨兴梅.
从劝导到禁罚:清季四川反缠足努力述略[J]
.历史研究,2000(6):80-95.
被引量:20
5
罗志田.
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论与表述[J]
.历史研究,2002(1):22-40.
被引量:88
6
刘龙心.《学科体制与近代中国史学的建立》[A].罗志田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C].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
罗志田.《清季民初经学的边缘化与史学的走向中心》[A]..《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C].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1页.
8
中央文史研究馆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传略》,中华书局,2001年9月版,第46页.
9
何域凡.《存古学堂嬗变记》,《四川文史资料集粹》第4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19页.
10
苏云峰.《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台北,中研院近史所专刊,1976年.
引证文献
1
1
郭书愚,罗志田(指导教师).
四川存古学堂的兴办进程[J]
.近代史研究,2008(2):83-102.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郭书愚.
清季在野一方对以官办学堂保存国粹的反应[J]
.社会科学研究,2008(6):154-161.
被引量:3
2
段志强.
孔庙与宪政:政治视野中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从祀孔庙事件[J]
.近代史研究,2011(4):120-133.
被引量:12
3
郭书愚.
官绅合作与学脉传承:民初四川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的嬗替进程(1912—1914)[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1-21.
被引量:4
4
李晓宇.
清末四川省会书院改制前后的两难及其变通(1896—1911)[J]
.大学教育科学,2012(2):72-75.
被引量:4
5
郭书愚.
“新旧交哄的激进时代”:以张之洞和存古学堂的“守旧”形象为例[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44-54.
被引量:5
6
郭书愚.
清季中央政府对保存国粹学堂的态度演变[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3,50(2):117-130.
被引量:6
7
郭书愚.
开放而不失其故:张之洞兴办湖北存古学堂的努力[J]
.社会科学研究,2014(6):145-160.
被引量:10
8
郭书愚.
清季山东保存国粹的办学努力——以国文学堂和曲阜学堂为中心之考察[J]
.江汉论坛,2014(11):124-130.
被引量:4
9
郭书愚.
“书院日程”与“世界眼光”:沈曾植的“存古”努力及其文化观[J]
.学术月刊,2015,47(11):149-156.
被引量:2
10
刘复生.
转型而不同调:晚清以来蜀中学人之经史观[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6):38-46.
被引量:3
1
管锡华.
说《说文》重出字[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87,15(1):78-86.
被引量:1
2
齐冲天.
论“有”[J]
.文史知识,1993,0(10):108-111.
3
华学诚.
《说文》“一曰”义例试说[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5(4):91-100.
被引量:4
4
刘乃叔.
说文重文与识义校勘——重文利用之一[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72-75.
5
杨树达.
释鎎[J]
.考古,1935(1):43-44.
6
杨子仪.
古汉语字(词)衍生图说[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86,17(4):26-31.
7
齐冲天.
“愁”字的由来及其本义[J]
.文史知识,1992,0(10):103-106.
8
邵子风.
哭噩同源考[J]
.考古,1935(2):112-116.
被引量:1
9
华学诚,曾晓云.
析“某与某同意”——兼论许慎的文字学思想[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115-119.
10
何泽翰.
读王船山《说文广义》书后[J]
.船山学报,1985(1):66-71.
文史知识
198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