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古小说中“狐精”形象的由来及演变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狐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古人对此早有认识。现存最早的书籍如《尚书》、《诗经》、《周易》及《左传》中,都有狐的记载。或许由于狐这种动物动作灵活、敏捷,性格活泼、聪明的缘故,人们把狐看作较有灵性的动物,如《礼记·檀弓》:'古之人有言:‘狐死正首丘,仁也。’'在战国人的著作里,出现了以狐为原形的神兽,如《山海经·南山经第一》:'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穆天子传》中也说:'天子猎于渗泽,得白狐玄貉,祭于河宗。'《瑞应编》:'九尾狐者,神兽也。其状赤色,四足九尾,出青丘之国,音如婴儿,食者令人不逢妖邪之气及蛊毒之类。'从此,狐便被赋予作怪变异的能力。东汉赵晔《吴越春秋》
作者 段晓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110-112,共3页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