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前中国农村政治冷漠现象探析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 ,为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条件。然而在农民的政治参与中还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与政治现代化潮流不相适应的政治冷漠现象。政治冷漠现象的存在已成为当前农村民主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严重障碍。本文从经济、教育、制度、心理等方面对农村政治冷漠现象的成因作了些粗浅的探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措施。
作者
袁三标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系
出处
《兰州学刊》
2003年第6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村民自治制度
政治参与
政治冷漠现象
民主政治
基层民主制度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5
参考文献
8
1
纪晓飞.
政治社会学视野下的乡村政治——以湖南省H镇为例[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5):20-22.
被引量:1
2
赵晋泰.
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冷漠现象分析[J]
.理论探索,2007(1):134-135.
被引量:13
3
北京市统计局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
.数据,1999,0(2):4-7.
被引量:1
4
梁波.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J]
.求实,2002(5):47-49.
被引量:32
5
鲁敏,赵艳霞,金益多.
当代大学生中的政治冷漠现象[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124-126.
被引量:8
6
曹卫秋,黄琳,温兴琦,叶丽.
欠发达地区青年农民素质的调查[J]
.青年研究,2000(2):34-38.
被引量:17
7
胡江来.
我国村民自治的困境及解决方略[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33-36.
被引量:1
8
籍庆利,贾绍俊.
农村党支部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透析——基于对苏北地区基层民主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4-1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张振智.
谈对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引导[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1):49-49.
被引量:2
2
徐勇.
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进程的反思[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2):2-8.
被引量:230
3
柳伍氏.
略论当代中国的政治冷漠现象[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1-4.
被引量:2
4
谭铁军,杨建超.
学生社团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着力点[J]
.中国科技信息,2006(01B):130-130.
被引量:6
5
王卫东,李贺英,孙贵珍.
论我国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8(1):31-35.
被引量:4
6
鹿春芳,高洪涛.
新形势下村民自治的完善与创新[J]
.发展研究,2006,23(6):99-100.
被引量:5
7
翁爱云.
苏北农民收入现状·原因及其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99-2900.
被引量:2
8
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社会的起源[M].拓夫,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43.
9
柳金财.浅论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研究的几个理论:适用与限制.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中国大陆研究教学通讯,2003,(3):56-56.
10
恩格斯.论权威[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3.
共引文献
67
1
曾艳.
农村青年人才开发的不利因素及其对策初探[J]
.理论研究,2004(6):38-40.
2
魏增.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9(5):35-37.
被引量:3
3
吴华.
农村选举问题之我见[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S4):24-25.
被引量:1
4
曾艳.
农村青年人才开发的不利因素及其对策初探[J]
.青年探索,2004(4):39-41.
被引量:2
5
严荣.
当代农村青年的政治心理[J]
.青年研究,2001(2):18-20.
被引量:4
6
高旺.
农村青年在村级治理中的政治意识分析[J]
.青年研究,2004(11):21-27.
被引量:4
7
高旺.
农村青年在村级治理中的参与状况分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23(6):23-29.
被引量:4
8
曹卫秋,冯健,杜玄策,程金玲.
西部地区青年农民创业问题调查——以陕西省铜川市华塬村为例[J]
.青年研究,2000(11):12-18.
被引量:21
9
黄盈盈.
从数据看青年的价值观取向——20世纪90年代价值观调查研究文献分析[J]
.青年研究,2001(10):36-45.
被引量:8
10
杨英顺,陆小成.
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9(2):17-1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9
1
张振智.
谈对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引导[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1):49-49.
被引量:2
2
林伯海.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化及其整合[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7(1):32-37.
被引量:7
3
吴毅.
制度引入与精英主导:民主选举规则在村落场域的演绎——以一个村庄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个案[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2):13-20.
被引量:19
4
贺雪峰.
论半熟人社会——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J]
.政治学研究,2000(3):61-69.
被引量:504
5
徐勇.
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进程的反思[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2):2-8.
被引量:230
6
柳伍氏.
略论当代中国的政治冷漠现象[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1-4.
被引量:2
7
包美娇,章伟.
村民文化、臣民文化和公民文化的演进路径分析——台州农村政治参与是如何推进政治文化变革的[J]
.甘肃理论学刊,2005(4):82-86.
被引量:7
8
林坚,杨云.
半熟人社会背景下的农村民主选举的效果分析[J]
.新疆农垦经济,2005(8):10-14.
被引量:2
9
姚琳.
我国政治参与的传统政治文化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314-316.
被引量:1
10
杨月如.
试论福山的“社会资本”概念[J]
.重庆社会科学,2006(1):12-1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0
1
赵晋泰.
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冷漠现象分析[J]
.理论探索,2007(1):134-135.
被引量:13
2
鲁敏,赵艳霞,金益多.
当代大学生中的政治冷漠现象[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124-126.
被引量:8
3
籍庆利,贾绍俊.
农村党支部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透析——基于对苏北地区基层民主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4-17.
被引量:2
4
纪晓飞.
政治社会学视野下的乡村政治——以湖南省H镇为例[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5):20-22.
被引量:1
5
胡江来.
我国村民自治的困境及解决方略[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33-36.
被引量:1
6
唐金琴.
村委会选举中村民政治冷漠的原因及化解途径[J]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6):25-30.
被引量:2
7
陈桂兰.
制约农民参与村务治理积极性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
.求实,2013(2):89-92.
被引量:9
8
邝良锋.
农村社会的分裂与价值体系的重建[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6):59-65.
9
邝良锋,靳永翥.
行政村异化:基于一个村庄调查的制度性反思[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6):15-23.
被引量:3
10
陈梦琦,朱楷文.
解析乡村协商治理中农民政治冷漠现象[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7):236-23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张志平,黄红艳,刘保庆.
基于积分制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研究——“数字平台”背景下的乡村振兴途径[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21):153-156.
2
吴华.
农村选举问题之我见[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S4):24-25.
被引量:1
3
陶传进.
草根志愿组织与村民自治困境的破解:从村庄社会的双层结构中看问题[J]
.社会学研究,2007(5):133-147.
被引量:34
4
张璐.
农村自治制度的完善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22(3):41-43.
被引量:1
5
吴太胜.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实考量与态势期望[J]
.中国青年研究,2010(1):11-16.
被引量:18
6
吴太胜.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比较研究综述[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1):71-75.
被引量:5
7
吴太胜.
民主治理视阈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向探究[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1):77-81.
被引量:1
8
李忠军.
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方法论转换的若干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10(7):26-30.
被引量:12
9
贾少涵,崔嘉欣,王卫东.
村民自治教育:新形势下农村普法工作重心[J]
.高等农业教育,2010(7):92-95.
被引量:1
10
谢晓虹.
我国农村政治冷漠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J]
.学理论,2011(1):71-72.
被引量:1
1
陈星.
台湾社会的政治冷漠现象[J]
.统一论坛,2013(5):41-42.
2
夏丹青,张健,吴正琪.
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J]
.人才资源开发,2015(20):247-248.
被引量:2
3
谈晓敏.
论我国农村政治冷漠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30):213-214.
被引量:2
4
孙兴春.
对当代青年的“政治冷漠”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
.中国青年研究,2006(9):70-73.
被引量:17
5
刘德霓.
当代中国政治冷漠现象成因探析[J]
.山东社会科学,2002(1):143-145.
被引量:16
6
杜仕菊,宋斐斐.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冷漠现象的政治文化分析——以目前的移民潮现象为例[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5):20-25.
被引量:3
7
张雁.
浅析大学生的政治冷漠现象[J]
.魅力中国,2013(8):80-80.
8
谢晓虹.
我国农村政治冷漠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J]
.学理论,2011(1):71-72.
被引量:1
9
向海英.
论我国政治冷漠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3):74-77.
被引量:6
10
王富秋.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冷漠问题研究[J]
.中国科技博览,2010(13):212-212.
兰州学刊
200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