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历史之同情'与对十七年文学书写的焦虑董之林女士的学术新著《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1949—1966)》(以下简称《热风时节》)上下两册,素净的封面。'热风'两字很容易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的杂文集《热风》。1925年11月3日凉爽的夜里,鲁迅写下《热风·题记》,最后一段文字是:'但如果凡我所写,的确都是冷的呢?则它的生命原来就没有,更谈不到中国的病症究竟如何。然而,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日《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