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围城》的创作跨越抗战胜利前后两个时期,前后部分的风格因此截然不同。创作于沦陷时期的部分多见过火的讽刺和趣味文字游戏,创作于抗战胜利后的部分注重抒叙'深厚有味'的人生困境体察,形成现代中国文学创作史上绝无仅有的分裂景象。这反映在七十余年的《围城》评价史上,一面是针对前半部分的激烈批评,一面是借势1980年代以来流行的文学性、现代性、审美性、自由主义等文学风潮对剩余部分兼及整本小说底蕴以刻意审美化、思想化及哲学化。于钱锺书而言,抗战胜利引起的文学环境遽变促使其借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如存在主义文学思潮对沦陷时期文学的颓废风、娱乐风及相应艺术手法以自我否定,客观上掩饰与补救了钱氏其人与《围城》前半部分在人生观与文学观上的重大缺陷。
基金
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妥协主义文学思潮研究”(17YJC75100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