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推动翻译的职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进程(见Wadensj2007;Pérez-González&Susam-Saraeva 2012)。翻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从政治、文化,到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中无所不在的活动,我们正处在一个'翻译的职业化时代'(谢天振2014)。翻译的泛在性(ubiquity of translation)体现在人类跨语言、跨文化、跨领域接触的多个向度(Blumczynski 2016)。近年来,随着翻译产业和翻译教育的迅速、规模化发展,翻译的职业化进程有加快之势。职业化是翻译行业规模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王少爽2017)。在职业化语境下,通常认为,'具备一定翻译业务修养和职业精神的译者是翻译职业化的主体,业余译者虽然遍布各行各业,但对翻译职业化所起的作用不大'(方梦之2012:2)。然而,对照全球范围内翻译实践的现实景观,翻译需求的多样化和新技术手段的可及性等诸多要素使得翻译主体及实践形态变得日益多元,非职业形态的翻译实践渗透于跨语言、跨文化社会交际的诸多场景.
出处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0-105,共6页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基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2017年度青年创新人才培植课题"多界面视域下中国当代翻译政策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7QNCX1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研究生短期出国访学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