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move”一词多义的认知阐释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多义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以英语单词"move"为例分析多义现象形成原因和生成机制,论证了词的多义性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以典型范畴为基准,在一定意象图式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而生成的;同时一词词义不变但词性转变也是多义的一种表现,可以用图形—背景理论来解释。
作者
唐瑶
机构地区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7年第3期21-24,共4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s and Arts
关键词
多义现象
认知
典型理论
隐喻
转喻
图形—背景理论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1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938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3
1
文旭,刘先清.
英语倒装句的图形-背景论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6):438-443.
被引量:100
2
沈家煊.
语法研究的分析和综合[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2):1-7.
被引量:75
3
文旭.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
.外国语,1999,22(1):35-41.
被引量:191
4
胡壮麟.
语言·认知·隐喻[J]
.现代外语,1997,20(4).
被引量:346
5
沈家煊.
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1):4-13.
被引量:178
6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 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7.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7
Taylor J 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2001.
8
Ungerer F,Schmid H 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1996.
9
BECK,B,METAPHOR.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gnition and Symbolic Structure:The Psychology of Metaphor Transformation . 1987
10
Family resemblances:studies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atego ries. Cognitive Psychology .
二级参考文献
41
1
徐盛桓.
信息状态研究[J]
.现代外语,1996,19(2):5-12.
被引量:56
2
徐盛桓.
英语倒装句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7(4):28-37.
被引量:43
3
张克定.
倒装句的语用理据[J]
.外语学刊,2002(1):68-72.
被引量:33
4
张克定.
英语倒装句的语篇功能[J]
.外国语,2001,24(5):18-24.
被引量:45
5
Zipf, G K 1949. 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icple of Least Effort[M]. Cambridge, MA : Addison-Wesley.
6
Bimer, B 1994. Information status and word order: Analysis of English inversion [J]. Language 70/2: 233-259.
7
Bresnan, J 1994. Locative inversion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universal grammar [J]. Language 70/1: 72-137.
8
Chen, Rong. 2003. English Inversion: A Ground-befor-Figure Construction [M]. Hawthorn, N Y :Mouton de Gruyter.
9
Dorgeloh, H 1997. Inversion in Modern English:Form aim Function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0
Dowing, P A & M Noonan (eds.). 1995. Word Order in Discourse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共引文献
938
1
徐悦虹.
共时视角下的语法化研究——以法语中“avoir”(有)的不同形式为例[J]
.语言学研究,2023(3):147-162.
2
韦亮节.
由熟语看壮族稻作综合体[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1,42(6):38-44.
被引量:2
3
林郅其.
提喻:抽象与具体的桥梁[J]
.现代英语,2023(19):84-87.
4
刘明欣.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诗经》隐喻英译探索[J]
.现代英语,2020(20):79-81.
5
潘海会,窦钰婷.
文化创意视角下姓名隐喻及翻译研究[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67-70.
被引量:1
6
李泽芳.
诗歌中的概念隐喻翻译探析——以《乡愁》四个英译本为例[J]
.译苑新谭,2019(1):127-133.
7
徐宜良.
隐喻、认知与文化[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96-98.
被引量:6
8
许焕荣.
浅析思维隐喻性的特点[J]
.科技资讯,2005,3(25):90-92.
被引量:2
9
田学军.
隐喻外显功能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1):133-140.
10
海光增.
漫谈修辞方法与转喻的修辞功能[J]
.宿州学院学报,2008,23(3):61-63.
同被引文献
3
1
廖光蓉.
多义词意义关系模式研究[J]
.外语教学,2005,26(3):56-59.
被引量:41
2
李瑛,文旭.
从“头”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J]
.外语教学,2006,27(3):1-5.
被引量:203
3
卢卫中.
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J]
.外语教学,2003,24(6):23-28.
被引量:208
引证文献
3
1
徐琼.
原型范畴理论对感官词一词多义的解释力[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0):239-240.
2
徐琼.
原型范畴理论对感官词一词多义的解释力[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4):158-159.
被引量:1
3
左琼.
“small”一词多义的认知语义阐释[J]
.现代交际,2009(12):42-43.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徐颖,钟小佩.
原型理论视角下的多义词语义扩展理据分析——以形容词“high”为例[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0):117-120.
被引量:2
1
苏殷旦.
基于语料库的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测试内容效度历时研究[J]
.基础外语教育,2021,23(2):82-91.
2
丁玲,向阳.
基于分层次多粒度语义融合的中文事件检测[J]
.计算机科学,2021,48(5):202-208.
被引量:9
3
李厚羿.
何谓“文化理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3):226-236.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