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雨量场的统计特性和雨量站网密度的估算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导出了对均匀或非均匀随机场都适用的空间标准差计算式,又从理论上揭示出空间标准差、时序标准差、面平均相关系数等统计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提供了一个用现有不太稠密的雨量站网资料,布站密度的通用方法,并结合我国雨量站网工作经验及经济条件,给出了有关规定性参数的选用表,供参考使用。
作者
马秀峰
任春香
机构地区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出处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2-20,共9页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
关键词
雨量场
统计
雨量站
密度
分类号
P336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8
1
李长兴.
国外关于暴雨空间变化的研究介绍[J]
.人民长江,1990,21(6):14-19.
被引量:1
2
牛玉国,张学成.
黄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情势变化及其成因初析[J]
.人民黄河,2005,27(3):31-33.
被引量:48
3
李长兴,沈晋,范荣生.
黄土地区小流域降雨空间变化特征分析[J]
.水科学进展,1995,6(2):127-132.
被引量:14
4
张镱锂,刘林山,摆万奇,沈振西,阎建忠,丁明军,李双成,郑度.
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特征[J]
.地理学报,2006,61(1):3-14.
被引量:139
5
郝立生,李新,李月英.
太阳活动变化的小波分析[J]
.干旱气象,2006,24(4):15-19.
被引量:28
6
马秀峰.大理河流域面平均雨量的误差与最优布站密度分析[J].水文,1983,(3):28-33.
7
雷红富,谢平,陈广才,李晶.
水文序列变异点检验方法的性能比较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2007,25(4):36-40.
被引量:123
8
水利部水文司.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9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黄河水文站网合理布局研究附件(三)[R].郑州: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2000.
10
张汉雄.黄土高原的暴雨特性及其分布规律.地理学报,1983,38(4):416-425.
引证文献
3
1
殷水清,谢云.
黄土高原地区中小流域日降雨空间分布特征[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1):89-91.
被引量:6
2
杨汉颖,刘九玉,等.
黄河水利委员会雨量站网分析与调整[J]
.人民黄河,2001,23(B10):6-8.
3
王栋,吴栋栋,解效白,李雪慧.
黄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人民珠江,2020,41(3):66-72.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朱建军,杨志峰,崔保山,姚维科.
基于生态功能空间差异性的生态调控研究[J]
.资源科学,2006,28(3):80-86.
被引量:6
2
冯晓波,王康,周祖昊,王景雷.
黄土高原区降雨与海洋表面温度的相关分析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2007,26(2):56-59.
被引量:1
3
白晋华,郭晋平.
流域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应研究展望[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8(3):1-5.
被引量:1
4
王利娜,朱清科,仝小林,王瑜,陈文思,卢纪元.
黄土高原近50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34(3):206-212.
被引量:22
5
杨红娟,韦方强,马振峰,江玉红.
四川省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降水特征[J]
.灾害学,2017,32(4):102-107.
被引量:20
6
张萍,郑明国,蔡强国,马小晴.
无定河黄土区降水和产沙的相关性及其时空变异[J]
.水土保持学报,2020,34(1):8-16.
被引量:5
7
商滢,江竹.
黄河源区降水径流变化特征及响应分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1(2):106-112.
被引量:10
8
管晓祥,刘翠善,鲍振鑫,金君良,王国庆.
黄河源区植被NDVI演变及其与降水、气温的关系[J]
.水土保持研究,2021,28(5):268-277.
被引量:16
9
钱龙霞,李汉霖,汪腾,王艺玮,王红瑞.
一种水文序列变异诊断耦合模型及其应用[J]
.工程科学与技术,2021,53(5):98-109.
被引量:3
10
朱刚,高会军,曾光.
近45a来黄河源区沙质荒漠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12):79-85.
被引量:8
1
吴战平,陈兰.
贵州山区雨量场的统计模式[J]
.贵州气象,1991(4):24-25.
2
王建新.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雨量场与500百帕月平均高度场的相关分析[J]
.气象科学,1989,9(3):311-321.
被引量:10
3
张玉保.
平定县雨量场的结构函数分析[J]
.山西气象,1989(2):7-9.
4
段德寅.
湖南夏季雨量场的EOF的稳定性及其长期预报[J]
.气象学报,2000,58(4):492-499.
被引量:12
5
罗嗣林,宋英庆.
江西雨量站网密度实验研究[J]
.水文,1991,10(6):37-40.
6
王超颖,黄式琳,邢凤娟,高凤岐.
松原市雨量场的气候分区和特征[J]
.吉林气象,2008(1):25-28.
被引量:2
7
王锦生.
中国梅雨区雨量站网密度实验研究的成就和启示[J]
.水文,1997,16(S1):80-82.
被引量:1
8
王民,辛红兰,杨金波.
聊城市雨量站网密度对报汛的影响分析[J]
.山东水利,2013(1):26-27.
9
邵建敏,丘汀萌.
福建省雨量站网密度分析[J]
.水利科技,1996(2):41-43.
10
谭国良.
应用分级法分析江西雨量站网密度[J]
.水文,1990,9(2):7-13.
被引量:1
水文
199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