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小说中的女儿性
被引量:10
Daughterness in Xiao Hong's Novels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6-242,共17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参考文献9
-
1萧军.《侧面》,转引自萧红著《孤独的生活》附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
2《王阿嫂之死》,王述编.《萧红》,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页.
-
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课.
-
4《小城三月》,《萧红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58、366页.
-
5加斯东·巴什拉著.《梦想的诗学》133页,三联书店,1996年版.
-
6塞·贝克特.《普鲁斯特论》第81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
7《红玻璃的故事》,《萧红小说全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401页
-
8《叶子》,《萧红小说全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53页.
-
9《后花园》,《萧红小说全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321页.
同被引文献57
-
1基甫.世纪末的诗歌“口香糖”[J].青年作家,2007(6):22-30. 被引量:3
-
2张丽英.萧红研究述评[J].文教资料,2007(7):112-115. 被引量:1
-
3张闳.北岛,或关于一代人的“成长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1998(6):86-94. 被引量:11
-
4韩文敏.《呼兰河传》我见[J].文学评论,1982(4):49-55. 被引量:7
-
5赵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20世纪中国文学接受俄国文学的三种模式[J].外国文学评论,1997(1):113-120. 被引量:10
-
6秦林芳.《呼兰河传》的叙事学研究[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4(2):52-57. 被引量:2
-
7李黎.从舒婷看新诗潮的实绩——舒婷诗歌研究之六[J].当代作家评论,1986(2):104-109. 被引量:2
-
8邹午蓉.独特的视角 深切的忧愤─—萧红小说对妇女命运的表现[J].江苏社会科学,1994(4):105-110. 被引量:4
-
9陈素琰.萧红:早醒而忧郁的灵魂[J].文学评论,1994(4):27-34. 被引量:5
-
10唐利群.从生命的荒原到初始的伊甸——论萧红小说中的“世界”与世界中的萧红[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4):77-90. 被引量:8
引证文献10
-
1陶丽萍.寂寞里的生命吟唱——萧红小说“寂寞”的情感特征[J].小说评论,2008(S2):52-53.
-
2黄玲.萧红小说研究述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S1):4-9. 被引量:2
-
3李金博,张进德.被阉割的女儿性——从贾府丫鬟们情感世界的集体失落看《红楼梦》的悲剧主题[J].明清小说研究,2011(2):160-174. 被引量:5
-
4王青.苏俄汉译文学对萧红小说的影响[J].宜宾学院学报,2011,11(7):50-53.
-
5徐妍.从“介入”到“抽离”的反潮流写作——从思潮史的视角重读萧红小说文学史的意义[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04-108. 被引量:4
-
6李莹.论萧红小说的画面叙事艺术[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8):75-77.
-
7王瑶.《呼兰河传》的艺术特色[J].文学教育,2013(15):42-43. 被引量:3
-
8龚润枝.萧红作品与女性群体的人格失落——以《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为例[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5,37(2):30-33. 被引量:2
-
9关海潮.萧红小说的音乐性分析——以《呼兰河传》为例[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40(1):67-72. 被引量:1
-
10程颖.论舒婷诗歌的“女儿性”特质[J].台州学院学报,2024,46(2):64-68.
二级引证文献17
-
1王慧星.《红楼梦》中“鸳鸯抗婚”的多重解读[J].汉字文化,2024(10):157-159.
-
2王春荣.新世纪十年萧红研究状况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5):27-34. 被引量:2
-
3卢仙娥.对于《红楼梦》女性的对立视角[J].理论界,2014(10):130-133.
-
4祁郁,张晓东.女性“失乐园”——试论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159-162. 被引量:2
-
5苏小飞.“慢”节奏叙事:萧红小说的逆潮流写作[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8):133-136.
-
6孙梦醒.病丑与诗美:论萧红小说的悖论性叙事美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10):64-66. 被引量:2
-
7魏丽.2015年萧红研究述评[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12):137-139.
-
8李秀芳.萧红作品生命精神的意义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40-42.
-
9张丽花.刍议《呼兰河传》的艺术特色[J].读书文摘(青年版),2014(9):13-14.
-
10张康妮.《呼兰河传》中的人文图景[J].长江丛刊,2017,0(24):1-1.
-
1梁惠娟.20世纪中叶女性散文中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J].社会科学论坛,2001(4):90-92. 被引量:1
-
2何露斯.略论“女儿性”[J].中国科技财富,2008(7):80-83. 被引量:2
-
3修宏梅.张爱玲和女性神话的终结[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3):163-165. 被引量:2
-
4谢明镜.论“女儿性”文学现象[J].芒种(下半月),2013,0(2):28-29.
-
5钟培旭.顾城女性观成因探析[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2):70-71.
-
6郭钧剑.穿城而过——透析顾城的诗歌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126-127. 被引量:1
-
7叶宁.文艺批评的体恤情怀[J].书与人,2000(4):100-102.
-
8钟培旭.论顾城的女性观[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0(2):87-88. 被引量:1
-
9雷水莲.“她们”的“神话”——试论张爱玲的女性文本[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6(4):22-23.
-
10倪立秋.从神女到女神:扶桑与葡萄形象分析[J].华文文学,2007(1):94-100.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