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种微蛛酯酶同工酶的比较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农田常见三种微蛛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微蛛的酯酶同工酶共有18条Rf值不同的酶带,但同种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性别的酯酶同工酶带数不同,而对种间来说其酯酶同工酶谱具有种的特异性。
作者
黄红
晏建章
机构地区
湖北大学生物系
出处
《四川动物》
CSCD
1992年第2期13-14,共2页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
关键词
蜘蛛
微蛛
酯酶同功酶
分类号
Q959.226 [生物学—动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23
1
邱琼华,熊正英,王新平.
陕西七纺器蛛和拉土蛛不同组织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
.四川动物,1989,8(1):14-15.
被引量:1
2
肖春.
取食对锥腹肖蛸雌蛛体内同工酶的影响[J]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6,16(2):121-124.
被引量:3
3
郑哲民 黄原.八种蝗虫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1):52-59.
4
缪建吾 蒋文斌 等.中国六种蚊虫的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昆虫学研究集刊(第1集)[M].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89-92.
5
邱琼华 熊正英 等.三种地下蜘蛛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7,15(3):68-73.
6
屈红 党蕊叶 等.蜘蛛酯酶同工酶分析初报[J].动物世界,1985,(2):149-151.
7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第2版),1994年,1页
8
邱琼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15卷,3期,68页
9
屈红,动物世界,1985年,2期,149页
10
胡能书,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1985年,1页
引证文献
4
1
向兵,文菊华.
狼蛛体躯不同部位及不同地域、海拔高度酯酶同工酶的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1(1):65-66.
被引量:4
2
邱胜军,彭宇,解江.
三种蜘蛛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
.蛛形学报,2006,15(1):19-22.
被引量:8
3
王新国,奚耕思,杨建雄.
八种狼蛛酯酶同工酶的研究[J]
.Zoological Research,1999,20(5):398-400.
被引量:5
4
张迎春,郑哲民,杨建雄,安书成.
五种瓢虫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及其在分类上的应用(鞘翅目:瓢虫科)[J]
.Entomotaxonomia,1999,21(2):123-127.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向兵,文菊华.
狼蛛体躯不同部位及不同地域、海拔高度酯酶同工酶的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1(1):65-66.
被引量:4
2
刘建文,刘晓英,蒋国芳.
六足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J]
.Entomotaxonomia,2004,26(3):234-240.
被引量:2
3
喻泓,肖曙光,李海涛.
数值分类在我国昆虫分类工作中的应用[J]
.河南林业科技,2004,24(4):32-34.
被引量:13
4
白海艳,史丽,铁军.
同工酶电泳技术在昆虫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1(5):36-39.
被引量:3
5
聂传朋,李焰焰,郑哲民.
酯酶同工酶在鞘翅目昆虫分类中的应用简介[J]
.昆虫知识,2005,42(5):599-601.
被引量:4
6
吉志新,刘永军,王长青,刘艳芳,李娜.
黄色型黄粉虫不同发育时期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19(3):47-50.
被引量:5
7
邱胜军,彭宇,解江.
三种蜘蛛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
.蛛形学报,2006,15(1):19-22.
被引量:8
8
王宁波,李生才.
星豹蛛对小菜蛾捕食作用的电泳检测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4):176-178.
9
尹朝.
稳利达:纵横开拓 踏上新征程[J]
.电气时代,2006(12):46-46.
10
李志勤,闫洪波,李成德.
昆虫分类的主要技术手段[J]
.河北林果研究,2006,21(4):398-403.
被引量:11
1
图立红,李枢强.
武陵蚁微蛛雌性新记述及其与久摩蚁微蛛的比较(蜘蛛目,皿蛛科)(英文)[J]
.动物分类学报,2006,31(2):324-329.
2
李代芹,赵敬钊.
几种微蛛生育力和繁殖力的比较研究[J]
.四川动物,1989,8(2):12-14.
被引量:1
3
潘鼎元,张煜星,李学禹.
应用酯酶同工酶对甘草属长荚果系的不同种亲缘关系的研究[J]
.植物研究,1995,15(4):477-484.
被引量:6
4
钱万英,谢惠安,黄曙光.
四种鱼的主要成分及酯酶同功酶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3(3):68-75.
5
朱传典,沙玉华.
中国南方皿蛛科两种蜘蛛记述(蛛形纲:蜘蛛目)[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2,18(1):42-44.
被引量:1
6
高久春,朱传典,沙玉华.
中国蚁微蛛属2新种(蜘蛛目:皿蛛科:微蛛亚科)[J]
.蛛形学报,1993,2(2):65-68.
7
余昭杰,王洪全.
稻田微蛛优势种形成的若干环境因子分析[J]
.动物学报,1991,37(1):22-29.
被引量:2
8
徐亚君.
我国瓦蛛属1新种(蜘蛛目:皿蛛科:微蛛亚种)[J]
.蛛形学报,1994,3(2):131-132.
被引量:3
9
张辉.
黑斑蛙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同功酶的研究[J]
.遗传,1993,15(6):10-12.
被引量:5
10
Yuri M. Marusik,Valery A. Gnelitsa.
苏联远东地区角微蛛属(蜘蛛目,皿蛛科,微蛛亚科)一新种(英文)[J]
.动物分类学报,2009,34(4):722-724.
四川动物
199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