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
被引量:102
The Terminology of Literary Criticism: Narratology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0-65,共6页
Foreign Literature
参考文献15
1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001,2004..
2 Miek Bal,Narratology(英译本第二版,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97).
3 Seymour Chatman, Story and Discourse ( Ithaca.. Comell University Press, 1978).
4 Gerard Genette, "Discours du reeit," a portion of Figures Ⅲ (Paris: Seuil, 1972).
5 Narrative Discourse (英译本 Comell Univ. Press, 1980).
6 M. A. K. Halliday,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7 David Herman, ed. Narratologise (Columbus: Ohio State Univ. Press, 1999). Story Logic (Lincoln: Universit of Nebraska Press, 2002).
8 Gerald Prince, "Narratology," in The Johns Hopkins Guide to Literary Theory Criticism, ed. Michael Groden and Martin Kreiswirth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24-527.
9 Narratology: The Form and Functioning of Narrative (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2).
10 Vladimir Propp,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俄译本, 1928,英译本, Austin, Texas: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
二级参考文献29
1 申丹.语境、规约、话语——评卡恩斯的修辞性叙事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2-10. 被引量:13
2 申丹.修辞学还是叙事学?经典还是后经典?——评西摩·查特曼的叙事修辞学[J] .外国文学,2002(2):40-46. 被引量:26
3 申丹.“故事与话语”解构之“解构”[J] .外国文学评论,2002(2):42-52. 被引量:23
4 申丹.多维 进程 互动——评詹姆斯·费伦的后经典修辞性叙事理论[J] .国外文学,2002(2):3-11. 被引量:49
5 申丹.解构主义在美国——评J.希利斯·米勒的“线条意象”[J] .外国文学评论,2001(2):5-13. 被引量:22
6 戴卫·赫尔曼.《新叙事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 玛丽-劳勒·莱恩 (戴卫·赫尔曼主编) 马海良译.《电脑时代的叙事学:计算机、隐喻和叙事》[A].(戴卫·赫尔曼主编),马海良译.《新叙事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61-88页.
8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001,2004..
9 Micheal Keams, Rhetorical Narratology, Lincoln: Univ. of Nebraska Press, 1999, p. 5, p. 10.
10 M. A. K. Halliday,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共引文献39
1 王菊丽,高继海.叙事学研究的文化全球化特征[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2):60-64. 被引量:1
2 尚必武.新叙事学,复数的叙事学,还是复数的后经典叙事学?——也从《新叙事学》的译名说起[J] .当代外语研究,2010(1):58-61. 被引量:2
3 邹积艳.从欧·亨利小说的人性美谈文学欣赏的人文教育价值[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59-60.
4 申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J] .当代外国文学,2005,26(1):47-54. 被引量:49
5 祖国颂.后经典叙事:泛互文性及其文化表征——以《反复》的叙事策略为例[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3):134-139. 被引量:3
6 刘俐俐.论西方新叙事理论文本批评的方法论意义[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4):19-26. 被引量:3
7 申丹.关于西方叙事理论新进展的思考——评国际上首部《叙事理论指南》[J] .外国文学,2006(1):92-99. 被引量:16
8 秦殿启.论叙事学理论对信息学研究的启发[J] .情报杂志,2006,25(3):110-112. 被引量:1
9 罗杰鹦.J·希利斯·米勒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米勒研究述评[J] .国外文学,2006(4):38-45. 被引量:2
10 覃春琼.多重叙事视角下的中国形象书写——解读严歌苓小说《扶桑》[J] .梧州学院学报,2008,18(5):57-6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732
1 杨四平.中国新诗叙事研究:问题由来、研究史及其意义[J] .厦大中文学报,2022(1):113-126. 被引量:1
2 于静,赵璐,史金玉,孙丹.红色文化基因图谱的大数据可视化设计研究[J] .装饰,2021(9):126-127. 被引量:12
3 吴卫,李黎俊雄.湖湘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中叙事设计的方法与实践[J] .装饰,2021(9):42-45. 被引量:53
4 卞向阳,李林臻.服装设计叙事的体系与方式[J] .装饰,2021(9):34-37. 被引量:14
5 郑钰,翟幼艾,常莉.基于教育功能与内涵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设计——以“中国恐龙展拼插模型”为例[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0(2):47-57. 被引量:5
6 李明倩.博物馆叙事研究综述——兼论展览叙事核心议题[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9,0(6):5-12. 被引量:13
7 杨光.历史的匿名者与“反人文主义”的档案叙事——福柯知识考古实践中的档案思想解读[J] .浙江档案,2021(2):41-43. 被引量:3
8 龙家庆.叙事表达在档案宣传中的运用与优化策略[J] .浙江档案,2020,0(1):30-32. 被引量:34
9 陈先红,宋发枝.“讲好中国故事”:国家立场、话语策略与传播战略[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0(1):40-46. 被引量:135
10 李强.红色文化的本质、特征及传播路径[J] .社会科学家,2020(7):153-156.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102
1 高步阳.基于叙事学视角的纪实文学翻译方法探析 ——以《爱是唯一的真相》译本为例[J] .新纪实,2021(2):81-85.
2 许叶芹.简述《仲夏之死》死亡书写中的叙述功能[J] .新纪实,2021(10):21-23.
3 张玮玮.《孔乙己》的叙事艺术[J] .文教资料,2008(8):11-12. 被引量:1
4 韩益睿.国内叙事学研究的后经典倾向[J] .西部法学评论,2007(6):163-164. 被引量:2
5 李春兰,王迪.略论马克·吐温小说叙事风格[J] .作家,2012(4):117-118. 被引量:1
6 刘俐俐.叙事性文本批评:层次递进现象及其意义[J] .学术研究,2004(10):124-128. 被引量:1
7 刘静.浅论小说叙事视角的三种类型[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24(4):51-52. 被引量:11
8 郑大群.论叙事学与电视媒介的关系[J] .求索,2005(4):155-157. 被引量:2
9 刘俐俐.论西方新叙事理论文本批评的方法论意义[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4):19-26. 被引量:3
10 刘建周.论《天使与魔鬼》创作技法的独特性[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4):59-6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43
1 左安翠.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创新思考[J] .新闻传播,2024(8):9-11.
2 陶心玮.网易云音乐沉浸式场景广告的创意及表现方法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2,8(17):67-70.
3 陈萱.故事、话语、叙述:融媒体环境下暖新闻叙事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2,8(1):92-94. 被引量:3
4 周雯,刘柏亨.互动叙事:适用于VR叙事的多学科领域框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0):95-105. 被引量:8
5 冯玥怡.人文湾区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叙事策略研究——以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为例[J] .旅游与摄影,2023(21):92-94.
6 李忆辛,刘在洲,李小平.乡村人才振兴与“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话语重构——基于“话语分析”视角的反思[J] .高等教育研究,2023,44(6):38-47. 被引量:1
7 陈淑芬.电影《绿皮书》的叙事特点分析[J] .电影新作,2020(1):91-94.
8 王亚静.评价理论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浅析——以《最后一片叶子》为例[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S3):40-42. 被引量:6
9 陈海庆,郭媛媛.语篇视角与信息传递初探[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4):105-109. 被引量:1
10 赵淑文,王兰明.多重视角下的艺术功能——托马斯·沃尔夫《失去了的孩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34-35.
1 韩俊强.在而立之年思考人生——评西川《写在三十岁》[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19(1):60-65.
2 吴卫华.《傲慢与偏见》的叙述视角与写作意义[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6(10):65-69. 被引量:5
3 王琮瑜.驯服、耐心、责任——《小王子》中爱的本质和真谛[J] .青春岁月,2012,0(18):18-18.
4 马永波.代序:对90年代叙述诗学的再思考[J] .五台山,2013(6):20-23.
5 巴拉德斯,毛毳.同意判处死刑[J] .外国文学,1986(5):23-25.
6 龙雅.与爱无关[J] .广西文学,2002(4):52-53.
7 刘丽.经典叙事学及其发展路径[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1):136-137.
8 吴冰洁.论“时间”概念转变对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的影响[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3(12):63-64.
9 汤晓宁.论帕慕克小说中的叙述者[J] .长城,2014,0(04X):51-52.
10 马永波.客观化写作——复调、散点透视、伪叙述[J] .当代文坛,2010(2):96-99.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