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论坛》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0-131,共2页
Economic Forum
同被引文献15
-
1杨永兵,石进芳.关于我国中小企业演变特征的再认识[J].经济师,2004(8):74-75. 被引量:3
-
2包国强.论政府制定中小企业政策的基本原则[J].中国中小企业,2004(11):6-7. 被引量:1
-
3胡振虎,夏厚俊.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政策借鉴[J].商业研究,2005(2):71-75. 被引量:19
-
4毋庆刚,王伟华.浅谈中小企业人才吸引战略[J].商场现代化,2005(2):72-73. 被引量:3
-
5赵国忻,杨萱.中小企业政策性机构功效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4):33-34. 被引量:1
-
6[5]查尔斯·奥·琼斯.公共政策研究导论[M].1984.
-
7曾康霖.关注当代经济学研究的风景线——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评介[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9(4):1-6. 被引量:5
-
8吕学朋,李崇光.政府政策支持与中小企业发展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1(7):25-26. 被引量:16
-
9李从质.影响陕西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五大障碍分析[J].价格与市场,2005,0(2):12-13. 被引量:1
-
10尤季仙,邓涛,秦加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J].管理观察,2005,0(4):23-2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孟艳.支持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评价与优化[J].理论学刊,2007(11):66-69. 被引量:3
-
2向明.美国中小企业政策执行力研究与借鉴[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3):170-173. 被引量:3
-
3杨文选,李杰.陕西省中小企业生态化发展对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4):459-461. 被引量:4
-
4张波,陶秋燕.基于成长因素的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25(8):172-175. 被引量:8
-
5陈进.宜兴市中小企业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J].经济论坛,2009(24):71-73.
-
6杜茂华,高文玲.中日中小企业政府扶持政策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2010(1):65-68. 被引量:9
-
7舒萍,汪立峰.我国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体系变迁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2-118. 被引量:6
-
8袁红林,陈小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与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的相关性——基于384家中小企业的实证[J].企业经济,2012,31(2):176-180. 被引量:15
-
9张梅,张纯.从新竹模式看我国创新集群培育政策体系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0):33-36. 被引量:4
-
10余应敏,彭红星,黄秋婵.技术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成长性影响——以中小板制造业企业为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11):83-89. 被引量:7
-
1江博.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J].浙江经济,1999(2):59-60.
-
2董梅.行政事业单位自觉纳税意识亟待加强[J].审计理论与实践,1999(2):41-41.
-
3韩贵武.转变观念走出企业审计的几个误区[J].审计理论与实践,1999(6):24-25.
-
4黄健伟.税收要为国企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J].草原税务,1999(12):37-38.
-
5赵丹妮.浅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衰落与出路——以浙江省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4,0(9X):470-470. 被引量:1
-
6张思良,晏永明.立足实际 发挥优势 以亮点和特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禄丰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现状与发展思路[J].云南农村经济,2005(6):56-57.
-
7王敏燕.“以地生财”加剧地价上涨[J].国土资源,2004(9):29-31. 被引量:4
-
8邓志敏.对国有中小企业试行二元承包制刍议[J].新疆农垦经济,1996(4):48-49.
-
9赵湘云,吴志军,张忠义.调整思路 强化监督 促进商贸企业提高经济效益[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1997(4):36-37.
-
10李若凝.纳税筹划及其治理[J].当代经济,2004(9):71-7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