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多孔介质喷雾干燥过程的热质传递
被引量:
1
Research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during spray drying process for high wet porous material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多孔介质是大量干燥过程的主体,由于实际多孔介质干燥过程的复杂性.建立通用的干燥过程传热传质模型十分困难。本文通过分析喷雾干燥过程中高初始含湿多孔介质与干燥介质之间的传热传质机理以及各因素对传热传质的影响,根据马歇尔方程探讨了干燥介质与料雾之间的水蒸汽分压差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反映了多孔湿介质在喷雾干燥操作中的传热传质过程的几种特性,为确定实际生产中喷雾干燥器的操作条件指明了新的出路。
作者
高建
廖传华
黄振仁
机构地区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出处
《干燥技术与设备》
CAS
2003年第1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喷雾干燥
传热
传质
湿分迁移
传递机理
分类号
TQ028.67 [化学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7
1
王馨,王海,施明恒,虞维平.
多孔介质内部超常传质的非斐克效应[J]
.应用科学学报,2001,19(3):257-260.
被引量:4
2
胡松涛,刘国丹,廉乐明,余其铮.
干燥过程中热质传递交叉效应的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33(1):35-39.
被引量:13
3
李友荣,曾丹苓,吴双应.
多孔介质对流干燥外部传热传质的非平衡热力学理论[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22(1):5-8.
被引量:8
4
施明恒,王馨.
快速干燥过程中多孔介质内部湿分迁移机理的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0,21(2):216-219.
被引量:24
5
廖传华,董金善,顾海明,黄振仁,翟苏婉.
喷雾干燥操作中传热过程[J]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8,20(A12):87-89.
被引量:30
6
李友荣,靳明聪,唐经文.
毛细多孔物料降速干燥阶段的水分蒸发机理[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8(3):42-46.
被引量:11
7
杨世铭,魏琪.
多孔介质对流干燥降速段热质传递规律的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1994,15(1):68-72.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施明恒.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中国科学基金,1995,9(1):29-32.
被引量:10
2
潘永康.干燥过程特性和干燥技术的研究策略.干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1995..
3
Mujrumdar A S.干燥中的传热问题.第五届全国干燥技术会议论文集[M].太仓,1995..
4
李诗久.工程流体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5
李友荣.多孔介质对流干燥过程的热力学理论:博士学位论文[M].重庆:重庆大学热能工程学院,1999..
6
夏彦儒 施明恒.不平衡热力学在热质输运过程中的应用[J].南京工学院学报,1965,6(2):105-113.
7
雷柯夫A B.能量与物质的转移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
8
胡松涛.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应用及致密毛细多孔体干燥过程的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1996.84-108.
9
施明恒.高强度干燥过程中多孔介质内部超常传热传质特性的研究.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四届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M].南京,1998.1-7.
10
梁新刚 过增元 等.沙粒堆积床及多层材料瞬态导热分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论文集[M].,1995(Ⅰ).7-14.
共引文献
72
1
柏兆钰,董金善.
喷雾干燥的节能分析[J]
.江苏化工,2007,26(2):54-55.
被引量:2
2
雷铁,于建新,谭惠琴.
对甘肃省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工作情况的调查[J]
.甘肃金融,2005(3):57-59.
3
石祎.
常压下毛细管与马尾松表面蒸发的对比实验[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1):56-57.
4
廖传华,黄振仁.
喷雾增湿过程的数学模型[J]
.水泥技术,2004(4):47-49.
被引量:2
5
蒲舸,张力,辛明道.
垃圾焚烧烟气喷雾干燥净化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11):84-87.
被引量:8
6
刘兴勇,张利,梁宏,林海波.
撞击流浓缩器浓缩溶液的数学模型[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3):109-114.
7
杨历,陶斌斌.
多孔介质干燥过程传热传质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27-31.
被引量:15
8
刘云宏,郭松旺,张争艳,张玉先.
鸡蛋蛋白粉的离心喷雾干燥研究[J]
.粮油食品科技,2005,13(2):7-9.
被引量:14
9
孙亮诚,董金善.
喷雾干燥过程的能耗分析与节能[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19(2):57-59.
被引量:2
10
郑阳,廖传华,黄振仁.
基于毛细理论的含湿多孔介质内水分迁移过程[J]
.干燥技术与设备,2005,3(3):129-13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7
1
陈宝明,王补宣,张立强,耿文广.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中耦合扩散效应的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25(S1):123-126.
被引量:15
2
蒋淑兰,杨明金,唐甜,李云伍,杨玲.
油菜籽干燥微尺度孔道传热传质数值模拟[J]
.农机化研究,2012,34(2):42-45.
被引量:4
3
邵长金,沈本善,严炽培.
用连续超声与液电效应提高多孔介质渗透率的研究[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20(3):75-83.
被引量:7
4
施明恒,陈永平.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分形理论初析[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1,1(1):6-12.
被引量:20
5
施明恒.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中国科学基金,1995,9(1):29-32.
被引量:10
6
史俊瑞,解茂昭.
考虑弥散效应的多孔介质中超绝热燃烧的数值模拟[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27(3):515-518.
被引量:7
7
严微微,刘阳,许友生.
用格子Boltzmann研究多孔介质内的自然对流换热问题[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2):149-152.
被引量:8
8
袁越锦,杨彬彬,焦阳,刘相东.
多孔介质干燥过程分形孔道网络模型与模拟:Ⅰ.模型建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12(3):65-69.
被引量:12
9
王唯威,淮秀兰.
分形多孔介质导热数值模拟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28(5):835-837.
被引量:18
10
刘伟,范爱武,黄晓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引证文献
1
1
宋明启,王志国,贾永英,刘晓燕.
多孔介质热质传递国内研究综述[J]
.低温建筑技术,2015,37(3):3-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何凯,曹小林,李江,敖治平,于交安.
砖坯干燥过程的数值模拟[J]
.砖瓦,2016(3):25-28.
被引量:1
2
王红梅,郑振荣,张楠楠,张玉双,赵晓明.
多孔纤维织物热湿传递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J]
.纺织学报,2016,37(11):159-165.
被引量:7
3
闫辉,杜太焦,彭国良.
多孔介质传热特性的细观模拟[J]
.现代应用物理,2017,8(2):83-89.
被引量:2
4
徐英英,刘欣,袁越锦,王栋,袁月定.
果蔬多孔介质干燥传热传质过程的孔道网络模拟及试验[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7,35(6):135-139.
被引量:4
5
鲁珊,苏顺玉,周传辉.
分形多孔介质的传热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2022,44(10):32-36.
1
廖传华,黄振仁.
高初始含湿多孔介质喷雾干燥过程的热质耦合传递*[J]
.化学世界,2004,45(5):239-243.
被引量:3
2
敖晗,周先锋,张利军,房艳,彭晖,戴伟.
滴流床反应器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J]
.石油化工,2015,44(6):653-662.
被引量:3
3
刘涛.
“新型高效干燥过程的超常传热传质研究”取得显著成果[J]
.自然科学进展,2003,13(1):112-112.
被引量:1
4
刘相东.
干燥过程原理研究概况[J]
.干燥技术与设备,2004,2(3):3-4.
被引量:18
5
杨晓西,叶国兴,才建东,黄少先.
热熔冷凝箱及其应用[J]
.化学工程,1998,26(6):18-22.
6
施明恒,王馨.
快速干燥过程中多孔介质内部湿分迁移机理的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0,21(2):216-219.
被引量:24
7
刘中良,施明恒,戴锅生.
结晶垢结垢过程的传热传质模型[J]
.化工学报,1997,48(4):401-407.
被引量:17
8
杨彬彬,刘相东.
固体物质干燥过程中的湿分传递理论进展[J]
.通用机械,2004(2):70-72.
被引量:3
9
袁卫,卓震.
脉冲气流中多孔物料干燥过程的数值分析──降速干燥段的模拟与计算[J]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1(4):46-51.
10
刘小龙,刘宝庆,蒋家羚.
废轮胎裂解塔内加热盘面的传热传质模型[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9(8):1197-1201.
被引量:1
干燥技术与设备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