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第三产业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选择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但是,现阶段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第三产业就业主渠道作用的发挥。调整第三产业结构,选择重点发展行业,加快城市化进程,消除体制障碍,提高劳动力素质是我国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的对策选择。
作者
裘雨明
机构地区
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皖西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2-54,共3页
Journal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就业
体制障碍
劳动力素质
对策
分类号
F241.4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7
1
钱纳里 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2.19,22.
2
陈自芳.
经济增长与第三产业瓶颈[J]
.经济学家,2001(3):27-32.
被引量:35
3
潘筱川.
城市化、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J]
.生产力研究,2002(5):133-134.
被引量:4
4
赵晓.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高度重视就业问题.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7).
5
刘振伟.加快农村富余劳动转移[J].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2002-06-06.
6
赵世荣.
非农产业的发展与就业机会的创造[J]
.调研世界,1999(5):3-5.
被引量:4
7
刘振伟.加快农村富余劳动转移[J].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2002-06-06.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陈自芳.
前东德国有企业转制的经验及启示[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8(5):28-33.
被引量:1
2
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
林毅夫 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5
王红玲.
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方法与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1998(4):52-55.
被引量:95
6
苏刚.
完善我国第三产业政策的几点思考[J]
.管理世界,1998(3):49-60.
被引量:21
7
洪银兴,陈雯.
城市化模式的新发展——以江苏为例的分析[J]
.经济研究,2000,35(12):66-71.
被引量:127
8
郭克莎.
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与高效发展(上)[J]
.财贸经济,2000,21(10):51-56.
被引量:61
9
李善同,侯永志.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J]
.管理世界,2001,17(2):95-101.
被引量:34
10
李文.
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后果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01(4):64-75.
被引量:108
共引文献
62
1
罗晨阳,吴孔磊.
第三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计量分析[J]
.消费导刊,2008,0(23):55-56.
被引量:2
2
杨向阳,徐翔.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与规模报酬分析[J]
.财贸经济,2004,25(11):77-82.
被引量:23
3
刘希宋,叶东.
新时期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原因和对策[J]
.经济师,2005(1):39-39.
被引量:5
4
陈鹏联.
关于我国第三产业结构效应的评价与思考[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0(4):48-52.
被引量:5
5
刘书瀚,刘小军.
近年国内服务经济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J]
.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25(2):6-11.
被引量:6
6
郑吉昌.
服务业在浙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战略地位[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5(2):32-38.
7
郑吉昌,夏晴.
浙江对外贸易结构转换: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J]
.现代管理科学,2005(5):9-12.
被引量:2
8
赖晓东.
东西部收入差距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12-15.
被引量:7
9
高春亮.
江苏省经济国际化战略探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05(7):36-37.
被引量:1
10
张军果.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成因与转化[J]
.国防大学学报,2005(7):7-10.
同被引文献
13
1
景普秋,陈甬军.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研究[J]
.东南学术,2004(4):37-44.
被引量:31
2
廖楚晖.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当代财经,2004(12):10-14.
被引量:16
3
张季风.
战后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特点[J]
.日本学刊,2003(2):78-93.
被引量:56
4
余元春,肖亚成.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和途径[J]
.农村经济,2005(4):117-119.
被引量:6
5
何庆光.
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5,21(10S):110-112.
被引量:13
6
刘辉群.
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效应新论[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15(3):91-94.
被引量:10
7
孙艳丽.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实现劳动力产业间的有序转移[J]
.农业经济,2006(7):33-34.
被引量:5
8
彭慧蓉,钟涨宝.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跳跃转移模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79-6680.
被引量:3
9
彭慧蓉,钟涨宝.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分析[J]
.农村经济,2007(2):99-101.
被引量:7
10
徐育才.
危机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与对策[J]
.学术研究,2010(3):85-8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彭慧蓉,钟涨宝.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跳跃转移模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79-6680.
被引量:3
2
彭慧蓉,钟涨宝.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分析[J]
.农村经济,2007(2):99-101.
被引量:7
3
宋文锦,张智光.
徐州资源型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间转移模式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419-422.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杨天保,张壮强.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价值亟待重估——以春节前后“两荒”为视角[J]
.改革与战略,2007,23(6):74-76.
被引量:5
2
朱晓莉,杨正勇.
关于我国渔(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文献综述[J]
.渔业经济研究,2008(4):3-8.
被引量:3
3
贺文华,谢恒.
中国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比较研究[J]
.台湾农业探索,2009(2):25-28.
被引量:3
4
王春枝.
内蒙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3):99-102.
被引量:3
5
石晓华,职明星.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移居的思路与措施[J]
.乡镇经济,2009,25(7):69-71.
被引量:2
6
薛小鹏.
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式对宁夏的启示[J]
.宁夏工程技术,2010,9(4):384-387.
被引量:2
7
宋文锦,张智光.
徐州资源型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间转移模式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419-422.
8
王维婷,郭金铭,李林芝,蒋阐,谢赢卿,张芳婕.
四川盆地农村劳动力迁移特征分析——基于四川盆地C村的实证[J]
.绿色科技,2020(20):243-246.
被引量:1
9
张莹,杜纪玉.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研究[J]
.中国商界,2010,0(1X):43-44.
被引量:1
1
杨宜勇.
宏观调控与就业机会[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05,0(1):51-51.
2
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J]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05(20):1-1.
3
李金叶,王军.
新疆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分析[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5):1-6.
被引量:2
4
田英楠,单东方.
山西省第三产业就业问题及建议[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2):144-145.
被引量:1
5
奥斯曼.玉散,雪合来提.马合木提.
新疆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分析[J]
.西北人口,2015,36(3):118-122.
6
胡卓红.
当前我国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走向[J]
.金融经济(下半月),2006,0(11):20-21.
7
孙法荣.
小议农村财务审计的重点[J]
.现代农业,2010(7):54-55.
8
陈作习.
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象选择[J]
.财政监督(财会版),2007(1):59-60.
被引量:1
9
张金麟.
云南的失业率与结构偏离度及就业增长[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4):79-83.
被引量:1
皖西学院学报
200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