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傣族生态文化略述
被引量:
6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ulture of Nature of Dai Nationalit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傣族非常重视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对自身民族的重要性 ,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互相调适 。
作者
白兴发
机构地区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
出处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27-30,共4页
Journal of Simao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傣族
生态文化
人文生态环境
衣食住行
意识形态
竹楼文化
稻作文化
水崇拜
文化适应
西双版纳
分类号
G127.74 [文化科学]
K892.353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1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7
1
诸锡斌.傣族传统水稻育秧技术探考[A]..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C].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
2
李昆声.
云南在亚洲栽培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J]
.云南社会科学,1981(1):69-73.
被引量:41
3
杨知勇 李子贤 秦家华.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
4
安志敏.
“干兰”式建筑的考古研究[J]
.考古学报,1963(2):65-85.
被引量:28
5
黄惠昆.从越人到泰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
6
马曜.
傣族水稻栽培和水利灌溉在家族公社向农村公社过渡和国家起源中的作用[J]
.贵州民族研究,1989,9(3):1-5.
被引量:5
7
.[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高至喜.
谈谈湖南出土的东汉建筑模型[J]
.考古,1959(11):624-625.
被引量:5
2
饶惠元.
清江遗址的文化分析[J]
.考古学报,1959(3):37-51.
被引量:9
3
冯汉骥.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铜器研究——若干主要人物活动图像试释[J]
.考古,1963(6):319-329.
被引量:38
4
云南滇池周围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J]
.考古,1961(1):46-49.
被引量:11
5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九六一年田野工作的主要收获[J]
.考古,1962(5):272-274.
被引量:9
6
郭湖生.
西双版纳傣族的佛寺建筑[J]
.文物,1962(2):35-39.
被引量:6
7
Провинциальная комиссия по охране культурных памятников Чжэцзяна.
吴兴钱山漾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60(2):73-91.
被引量:179
8
徐中舒.
巴蜀文化初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2):21-44.
被引量:58
9
刘志远.
成都天回山崖墓清理记[J]
.考古学报,1958(1):87-103.
被引量:83
10
沈仲常.
重慶江北相國寺的東漢磚墓[J]
.文物,1955(3):35-49.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71
1
刘莹,蔡军.
苏州香山帮木作营造技术发展渊源探析[J]
.建筑学报,2021(S02):163-169.
被引量:2
2
甘德欣,黄璜,蒋廷杰.
中国栽培稻起源与进化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2,16(S1):213-215.
被引量:1
3
童恩正.
近年来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战国秦汉时代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J]
.考古学报,1980(4):417-442.
被引量:41
4
安志敏.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J]
.考古,1981(3):252-260.
被引量:12
5
安志敏.
略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问题[J]
.考古,1972(6):35-44.
被引量:35
6
李晓岑.
云南不是亚洲栽培稻的发源地[J]
.云南社会科学,1997(4):86-89.
被引量:7
7
向安强.
中国稻作起源问题之检讨──兼抒长江中游起源说[J]
.东南文化,1995(1):44-58.
被引量:7
8
孟铸群,史波.
铜鼓文化开新花 西南研究结硕果——1980至1990年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评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12(4):49-56.
9
安志敏.
关于良渚文化的若干问题——为纪念良渚文化发现五十周年而作[J]
.考古,1988(3):236-245.
被引量:19
10
李昆声.
亚洲稻作文化的起源[J]
.社会科学战线,1984(4):122-130.
被引量:22
同被引文献
62
1
王国祥.
利用民族文化开发澜沧江[J]
.云南社会科学,1993(3):8-9.
被引量:1
2
马世雯.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特征简论[J]
.宗教学研究,1994(4):46-50.
被引量:1
3
南文渊.
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看藏族传统生态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4):70-75.
被引量:16
4
文绍琼.
从香格里拉品牌之争看区域旅游的竞争与合作[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5):41-44.
被引量:16
5
姜明.
古代蒙古草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J]
.阴山学刊,2004,17(6):41-45.
被引量:6
6
邹莉,谢宗强,欧晓昆.
云南省香格里拉大峡谷藏族神山在自然保护中的意义[J]
.生物多样性,2005,13(1):51-57.
被引量:32
7
李韬,李蔬君.
德昂族的传统生态情结[J]
.今日民族,2001(8):47-48.
被引量:8
8
蔡正邦,张莉.
我国生态文化的源流和发展[J]
.四川环境,1994,13(2):5-11.
被引量:12
9
古开弼.
我国历代保护自然生态与资源的民间规约及其形成机制——以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民间规约为例[J]
.农业考古,2005(1):257-265.
被引量:4
10
李本书.
善待自然:少数民族伦理的生态意蕴[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9-95.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6
1
丁菊英,蚌小云.
德昂族茶俗文化中的传统生态意识[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51-55.
被引量:5
2
丁菊英.
基于生态智慧语境下的德昂族茶俗文化[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46-49.
3
徐增让,成升魁,邹秀萍,鲁春霞,高利伟.
澜沧江流域民族聚居区生态景观及生态文化的作用初探[J]
.资源科学,2014,36(2):224-232.
被引量:6
4
赵慧,逯超.
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态民俗[J]
.区域治理,2019,0(44):8-10.
5
张怡芳,文定艳,郑绍江.
南传佛教与原始崇拜在傣族村寨景观中的体现[J]
.西部学刊,2020(14):43-46.
6
李敏洁,唐岱.
宗教信仰对云南傣族生态文化的影响[J]
.民族论坛,2013(10X):108-110.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赵天宝.
德昂族习惯规范研究的回眸与前瞻[J]
.民间法,2021(1):153-174.
2
何华征.
域内文化冲突与市场营销终端客户管理[J]
.中国流通经济,2012,26(7):89-94.
被引量:6
3
崔学勤,李亚鹏.
国外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农业经济,2015(10):93-95.
被引量:7
4
朱鹤,刘家明,桑子文,魏文栋,魏宗财.
民族文化资源的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以格萨尔(果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J]
.地理学报,2017,72(6):1118-1132.
被引量:13
5
魏琳,卢凤美,邵宛芳,袁唯.
酸茶发酵过程中感官品质及主要成分变化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14):69-74.
被引量:10
6
胡家僖.
环境意识、社会阶层及民族文化对云贵民族地区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2):204-212.
被引量:8
7
贾垚焱,胡静,刘大均,朱磊,李亚娟.
中国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2021,30(3):620-631.
被引量:18
8
马玉青,赵碧,杨天铭,潘联云,冉隆珣,梁名志,杨世达,杨明帮.
不同年份德昂族酸茶的化学成分含量与感官品质评价[J]
.贵州农业科学,2022,50(9):83-89.
9
张海云.
文明互鉴视域下澜湄流域旅游合作发展的符码表征——以文化景观的多样性和认同为基础[J]
.青海民族研究,2023,34(4):123-128.
10
蒋红缨.
民族互嵌下的德昂族音乐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以保山市潞江镇白寨为例[J]
.保山学院学报,2024,43(1):66-72.
1
本刊编辑部.
科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
.曲艺,2015(1):1-1.
2
陈瑾瑜.
浅谈良渚文化神徽纹饰中圈目形圆轮的新文化内涵[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5):146-146.
3
赵利生.
重构西部人文生态环境[J]
.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4):11-11.
4
李福军.
白族水崇拜与农耕文化[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4):9-12.
被引量:14
5
林秀梅.
中国岭南、泰国的水崇拜之比较[J]
.东南亚纵横,2006(7):44-48.
被引量:7
6
薛世平.
华夏民族的水崇拜[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4):87-90.
7
程得中.
水崇拜与民俗活动[J]
.魅力中国,2014(17):99-99.
8
郑佩瑗.
试析人文生态环境与粤方言的流变[J]
.岭南文史,2007(3):11-14.
9
鲍展斌,戚家静.
论文化遗产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J]
.社会科学战线,2010(9):264-265.
被引量:1
10
袁礼辉.
道真傩文化存在的环境归因[J]
.大家,2011(15):18-19.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