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武汉市三所高校180名全日制本科生的调查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网络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它正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由于大学生掌握的政治知识和信息有限,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存在政治逆反心理和政治冷漠现象。其政治参与的实际情况与网络使用程度的不同相关。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应通过社会和高校的一起努力共同克服。
作者
詹堃
王秀红
机构地区
湖北工业大学
出处
《湘潮(理论版)》
2013年第3期36-37,共2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2012G086)研究成果
关键词
网络
大学生
政治参与
实证研究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李莎莎,耿柳娜.
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认知的影响——基于武汉市三所高校110名全日制本科生的调查[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2):74-77.
被引量:4
2
宋争辉.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J]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6):123-125.
被引量:27
3
张光,蒋璐.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实证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37-42.
被引量:25
4
田霞,邵晨昱.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2):59-61.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石仲广.
网络时代言论自由的空间[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5,20(1):97-101.
被引量:10
2
张晓校.
网络文化的道德规约[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3):68-70.
被引量:4
3
[1]房宁.成长的中国--当代中国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4]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5
黄岭峻 徐浩然.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关于互联网与中国在校大学生政治意识关系的实证研究[EB/OL].www.cc.org.cn,2004-02-20.
6
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社会的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64.
7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网络唱响主旋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OL].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07/7/18/113918.pdf.
10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互联网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32.80-90.
共引文献
65
1
邓美玲,彭华.
社会分层视角下的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任研究[J]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4,8(1):60-64.
被引量:2
2
周虹.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心理成因[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5):38-39.
被引量:2
3
刘运山.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其导向探析[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27):96-98.
4
赵璇,詹堃.
手机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武汉市三所高校450名全日制本科生的调查[J]
.经济视野,2013(8).
5
陈淑娟,赵剑锋.
论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J]
.中国市场,2007(13):41-41.
被引量:1
6
周伟婷.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网络建构[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532-537.
被引量:2
7
唐贵伍.
我国近十年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述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3(5):8-10.
被引量:1
8
唐清云.
21世纪以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J]
.中国市场,2007(44):106-107.
被引量:4
9
唐清云.
近十年来我国政治社会化研究述评[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1):112-114.
被引量:1
10
许传新,许若兰.
近十年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述评[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6):44-48.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7
1
吴铭,孟祥栋.
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新特征及教育对策——以网络热点事件的大学生政治参与为例[J]
.思想理论教育,2013(19):76-80.
被引量:6
2
吴榕芳.
浅析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推动作用[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1):8-9.
被引量:3
3
娄淑华,张丽敏.
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综述[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1):120-123.
被引量:5
4
王宇涵.
论网络虚拟社区的大学生政治参与[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2):149-151.
被引量:5
5
何雪莲.
北京市“985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2012(4):49-51.
被引量:3
6
陈煜.
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2):203-204.
被引量:3
7
代丹丹,陈帅男.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6):155-15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郝雪,彭宇,李楠.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引导路径研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2):196-200.
2
郝雪,彭宇,李楠.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引导路径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18,34(2):118-122.
3
郝雪,戚红,李晓莉.
微信环境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5(2):55-5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程文静.
微信平台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的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4):124-125.
1
胡苏绸.
浅谈政治“研究性课题”的设计策略[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12):69-71.
被引量:1
2
王永华.
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调查研究[J]
.学理论,2013(30):382-383.
3
刘建军,李守峰.
体育运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6):20-21.
被引量:1
4
杨文淑.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的方法[J]
.学园,2013(29):114-115.
被引量:3
5
张树辉.
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6):30-35.
被引量:52
6
江华.
辨证地认识寝室文化对大学生成长影响[J]
.设计艺术研究,1999(4):66-67.
被引量:10
7
卜翔燕,郭雁南.
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J]
.科技信息,2011(14):53-53.
被引量:1
8
石瑞.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地图[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0(11):51-51.
9
王光军.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
.中学时代(理论版),2014,0(10):157-157.
10
蒋华强.
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一项推优活动的调查[J]
.中国电子商务,2013(17):123-123.
湘潮(理论版)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