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内容丰富的汉语标点通史力作——《汉语标点符号流变史》读后
被引量:1
出处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Applied Linguistics
同被引文献9
-
1程稀.翻译:一种作文练习的方式[J].中学语文教学,2009(7):29-32. 被引量:2
-
2靳健.孔子、孟子对语文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5):95-99. 被引量:5
-
3李鸿渊.胡怀琛《中国寓言研究》的学术史意义[J].民族文学研究,2010,28(4):78-83. 被引量:2
-
4郑国民,张心科.百年语文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10):5-11. 被引量:5
-
5靳健.我国教学论百年发展的哲学转向与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9-24. 被引量:6
-
6卢永和.“修辞”的诗学意义及其限度——论胡怀琛的修辞学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7(2):93-99. 被引量:1
-
7卢永和.胡怀琛的白话文写作学与新文学教育[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2):15-20. 被引量:2
-
8王鉴.课堂研究:破解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困境的突破口[J].教育科学,2021,37(2):1-6. 被引量:5
-
9吴秋林.20世纪的中国寓言文学[J].枣庄师专学报,1999,16(1):38-47. 被引量:3
-
1阿萍.汉语标点的由来与发展[J].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0(8):14-14.
-
2刘春光.文言句读浅析[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5(9):5-6.
-
3万益.从《尚书》、《诗经》的语言现象看古汉语叹词的表意功能[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4,25(2):94-97. 被引量:3
-
4江帷国.人要活好先要吃好[J].新校园(阅读版),2011(8):1-1.
-
5赵之成.《语体风格研究和语言运用》出版[J].当代修辞学,2013(5):87-87.
-
6张梅,赵江蓉.古代汉语中的修辞分类问题[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03X):203-203.
-
7管锡华.典故辞典编纂中的几个问题[J].辞书研究,1995(1):99-107. 被引量:1
-
8宋安琪.初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汉语标点符号使用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J].语文建设,2016(1X):11-12. 被引量:1
-
9杨时俊.“些”字形义稽古[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17(5):74-78. 被引量:3
-
10郭攀.二十世纪以来汉语标点符号系统的演进[J].中国语文,2006(6):557-567. 被引量: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