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我国邻避冲突的演变历程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邻避冲突日益增加并成为城市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邻避冲突的发展和演化过程,并对其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进行分析。首先,邻避冲突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邻避冲突的初始阶段,主要体现在一些分散性的小规模的公众邻避诉求;第二个阶段是冲突的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以抗议垃圾焚烧厂和PX项目为核心的邻避行动。其次,从公众利益、政府决策、政治制度和社会稳定四个维度对邻避冲突功能的分析表明,其消极功能的核心原因在于邻避行动的非制度化特征,公众未能有效地被吸纳进政治系统。因此,克服其消极功能的思路是将冲突解决内在化和制度化,即通过合理的公众参与、平等协商、市场化的利益补偿等将外化表现的冲突行为转变为规则内的有序解决。
作者 任丙强
出处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 2015年第1期24-33,共10页 Research on Public Complaints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 Problems
基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北京市环境群体性事件原因、特征及其对策研究”(13KDB010)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36

  • 1黎尔平.“针灸法”:环保NGO参与环境政策的制度安排[J].公共管理学报,2007,4(1):78-83. 被引量:8
  • 2岳华东.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5):49-50. 被引量:23
  • 3方慧容."无事件境"与生活世界中的"真实"-西村农民土地改革时期社会生活的记忆[A].杨念群.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 4荀丽丽,包智明.政府动员型环境政策及其地方实践——关于内蒙古S旗生态移民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7(5):114-128. 被引量:204
  • 5(美)查尔斯·蒂利,西德尼·塔罗(李义中译).抗争政治[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 6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现行动的角度看[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25.
  • 7(美)詹姆斯·c.斯科特(郑广怀、张敏、何江穗译).弱者的武器[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2.
  • 8(日)滋贺秀三.清代诉讼制度之民事法源的概括性考察[A].王亚新、梁治平编.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3.
  • 9应星."气"与抗争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 10J. OB'rien& Lianjiang Li. Rightful Resistance in Rural Chin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共引文献163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9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