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梅意象早在先秦时期便已进入中国文学作品,《尚书》所谓'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诗经》所谓'摽有梅,其实七兮'等,虽然意不在梅,而且这里的梅也非指梅花,但就其字面源头来说则此为其发轫之处。梅花意象大量进入诗歌并蔚为大观已是宋代的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引陈从古《梅花诗自序》谈梅花入诗之事云:在汉晋未之或闻,自宋鲍照以下仅得十七人,共二十一首。唐诗人最盛,杜少陵纔二首,白乐天四首,元微之、韩退之、柳子厚、刘梦得、杜牧之各一首,自余不过一二,如李翰林、韦苏州、孟东野、皮日休诸人,则又寂无一篇。至本朝方盛行。
出处
《新国学》
2006年第1期244-259,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