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不久,在一所小学的语文考试改革试点进程中,我们目睹了这样一个场面:在口试场上,正在考查一位小朋友说话.她首先用普通话自我介绍说:“我叫钱蕊,今年12岁,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我今天说话的题目是《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稍作停顿后,她接着说:“我家养了一只小白兔,它的全身长满了白毛,一对竖起的耳朵又长又大,眼睛红亮红亮的,晚上看去就像两颗晶莹的宝石一闪一闪的.”刚说到这里,或许由于心里紧张,她怎么也想不出该再说些什么.这时,主试老师亲切地对她说:“孩子,别紧张,你刚才不是讲得很好吗.你冷静地想一想,一定会讲出来的.”接着老师提示说:“你想想,小白兔的嘴怎么样?”孩子思索了片刻之后继续说:“兔子的嘴很小,吃蔬菜时一点一点的,好像没吃到似的.”说完这句话,孩子的话突然又断了.时间一秒、两秒……十秒过去了,在场的同学都在为她着急.这时,只见主试老师慢步走到钱蕊同学跟前,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说:“好孩子,勇敢些,你再仔细想一想兔子的尾巴和脚有什么特点,老师相信你会讲得很好的.”老师的鼓励和启发,刹时使孩子的思路豁然开朗,她充满自信地接着说:“兔子的尾巴很短,始终向上翘着.兔子的脚长得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