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随着金融深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各类新型业务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商业银行以其规模、活跃度和参与度成为参与市场发展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部分异化的创新业务和模式完全超越监管边界并不断衍生发展,形成多方参与、结构复杂、业务多样、资金混用的局面,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本文从低准入标准的授信、发起—分销、理财资金池、同业投资四个维度,比较了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异化创新业务和美国过去十多年间的各类金融创新,发现虽然业务模式和形式各异,但本质相似、风险属性趋同,都存在降低授信准入标准、高复杂性、高杠杆率、低透明度、流动性错配等问题。从微观层面来看,这令单体机构面临的风险加大;从宏观层面来看,则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抬高了社会总体杠杆率,提升了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而针对这些不审慎的创新,监管当局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总体效果尚不明显,亟需系统性的监管安排和设计。为此,我们需要充分吸取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借鉴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进一步优化监管体系,加强功能监管;强化对于风险的并表监管,控制金融机构总杠杆水平;运用穿透法则,真实反映和披露产品风险;通过持续性的监管,推进有责任的创新。只有从市场参与者、投资者到监管当局都引起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规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出处
《新金融评论》
2016年第3期1-17,共17页
New Finance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