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就业歧视中的人格权保护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就业权具有人格权属性,应当在《人格权法》中列明,也为就业歧视与人格歧视的根源和关联提供依据,《反就业歧视法》应当通过规制直接和间接歧视来实现形式平等,通过保护特殊人群实现实质平等,《人格权法》应当规范一般人格权和特殊人格权,在内容和渊源上涵盖就业权,以实现就业歧视中的人格权保护的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
作者
黄荣飞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14年第5期66-70,共5页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Xiamen Municipal Committee
关键词
就业权
就业歧视
人格权
实质正义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D922.5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4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阎天.
重思中国反就业歧视法的当代兴起[J]
.中外法学,2012,24(3):560-577.
被引量:25
2
许宝贵.
就业歧视的法律定义解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15):244-245.
被引量:1
3
庞铁力.
劳动权的平等保护及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思考[J]
.法学杂志,2012,33(3):118-123.
被引量:13
4
蓝蓝,冯楚建.
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
.科技与法律,2012(1):81-85.
被引量:3
5
郝红梅.
论平等就业权的限制[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1):89-93.
被引量:1
6
姜颖,宋艳慧.
就业歧视救济路径探析[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26(1):58-62.
被引量:6
7
孔养涛.
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研究[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2(1):111-112.
被引量:1
8
王利明.
人格权制度在中国民法典中的地位[J]
.法学研究,2003,25(2):32-45.
被引量:66
9
(德)卡尔·拉伦茨(KarlLarenz)著,王晓晔等.德国民法通论[M]法律出版社,2003.
10
马 原.中国民法教程[M]人民法院出版社,1989.
二级参考文献
80
1
沈岿.
反歧视:有知和无知之间的信念选择——从乙肝病毒携带者受教育歧视切入[J]
.清华法学,2008,2(5):20-32.
被引量:12
2
娄耀雄.
我国“就业歧视”的法理分析及对策[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63-67.
被引量:58
3
危怀安.
禁止就业歧视的立法分析[J]
.衡阳师专学报,2002,23(4):44-48.
被引量:29
4
颜三忠,洪萍.
就业歧视及其立法规制[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12):163-165.
被引量:12
5
关于立法法等有关问题的询问答复[J]
.中国人大,2005(9):53-54.
被引量:3
6
周洪宇.
《反就业与职业歧视法》立法构想及建议稿[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6,20(2):5-9.
被引量:5
7
周伟.
论禁止歧视[J]
.现代法学,2006,28(5):68-75.
被引量:95
8
林嘉.
论我国就业歧视的法律调控[J]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5):16-20.
被引量:40
9
周伟.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歧视法学术建议稿[J]
.河北法学,2007,25(6):11-16.
被引量:25
10
CHARLES BARROW, JOHN DUDDINGTON. Briefcase on Employment Law[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共引文献
142
1
杨遂全.
论民事主体制度和人身人格权编的逻辑分野[J]
.民商法争鸣,2022(2):3-12.
2
张民安.
《民法典》第四编将人格权独立设编的原因[J]
.法治论坛,2020(3):3-23.
被引量:2
3
薛军.
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J]
.法商研究,2004,21(4):63-75.
被引量:88
4
路重阳.
人格财产善意取得否定论[J]
.经济视角(下),2012(4):149-150.
5
金锦萍.
当赠与(遗赠)遭遇婚外同居的时候:公序良俗与制度协调[J]
.北大法律评论,2004,5(1):287-314.
被引量:27
6
曾江波.
民事善意制度研究[J]
.北大法律评论,2003,4(1):490-515.
被引量:7
7
叶金强.
无权处分行为效力模式论[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5(2):90-103.
被引量:10
8
曾大鹏.
论民法上土地与建筑物的关系——以一元推定主义为中心的理论探索[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8(1):80-97.
被引量:11
9
张平华.
权利位阶论——关于权利冲突化解机制的初步探讨[J]
.清华法学,2008,2(1):49-65.
被引量:38
10
许中缘.
民法规范类型化之反思与重构[J]
.人大法律评论,2010(1):75-111.
被引量:7
1
蔡福华,严义挺.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隐私权基本问题分析[J]
.海峡法学,2014,16(3):11-20.
被引量:4
2
王利明.
如何保护网络环境下的人格权[J]
.当代贵州,2015,0(23):62-62.
被引量:2
3
刁胜先.
论个人信息权的权利结构——以“控制权”为束点和视角[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92-96.
被引量:26
4
姜淑明.
“人格歧视”的民法救济探析[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3):21-25.
被引量:2
5
陈道馥.
溥天之下,莫非民土[J]
.经济月刊,2003(2):44-45.
6
赵桂民,赵杨,段思奇.
简论“人肉搜索”的法律责任及其规制[J]
.全国商情,2011(1X):99-100.
7
魏雅华.
中国亟需《反就业歧视法》[J]
.观察与思考,2006(4):52-54.
被引量:1
8
修真.
论人格权能独立成编的理由[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10):235-236.
9
陈佳宁.
我国《反就业歧视法》的立法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20):30-31.
10
黄少凌.
代表议案正在步入立法时代[J]
.法治与社会,2009(6):19-21.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1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