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山水画“七观法”诌言 被引量: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的山水画,有它独特的表现体系。画家可以“驱山走海”,把相隔千百里的山川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起。一位来自西欧的艺术家,当他在故宫看到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时,不禁惊叫起来:“太美了.太美了.”事后还激动地说:“太幸福了.这幅画一下子让我跑遍了古中国的山村水乡”。在我国的古代绘画中,象《千里江山图》那样的表现,比比皆是,如荆浩的《匡庐图》,董源的《夏山图》,赵斡的《江行雪霁图》,许道宁的《雪溪渔父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以及王蒙的《青卞隐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都在“方寸之中,体百里之回”。这些作品的这种表现,曾经被称之为“散点透视法”,阐述这种透视法的又被称之为“散点透视论”。“散点透视论”的提出,固然阐释了中国山水画表现上的一些特点,但是还概括不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试拟“七观法”
作者 王伯敏
出处 《新美术》 1980年第2期43-48,共6页 Journal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4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