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游牧社会经历漫长的定居化过程,这是造成游牧社会变迁的重要动因。新疆牧区同样经历这一过程,本文从微观入手,以定居后耕地出现及种植业发展角度来看其对游牧社会产生的影响。新疆牧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展大规模的定居工程,在定居过程中,牧民普遍分到数量不等的耕地,由此一些地区转而发展农业,形成'小农化';一些地区农牧并举;还有一些地区形成以农辅牧的情况。本文以新疆天山北坡昌吉地区牧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资料探讨牧民定居后定居点种植业发展特点及其制约因素,分析当地牧民是如何弹性利用土地,应对来自生态、气候和国家政策等方面的不确定性的。在此基础上,探讨牧区种植业的出现及发展对游牧社会的深远影响。这一研究强调水资源和饲草在游牧社会变迁中的基础作用,关注牧区生计模式的多元化形成和利用多资源的牧民生存现状。此项研究可看作是游牧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个案,对于了解民族国家进程下牧区可持续发展有益。
基金
新疆师范大学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转型期牧民经济社会现状调查与研究”(040112C02)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牧民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研究”(批准号:14BMZ08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