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教的会通及其影响——以山东地域与山东籍学者为中心考察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教的会通及其影响具有代表性,以山东地域与山东籍学者为中心考察,可以发现山东地域"儒释道"三教的发展过程和文化格局与全国大体一致。从汉末到西晋,山东地域在思想文化方面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学;道教已经起步,正在发展壮大之中;佛教则因传入较晚,尚未成气候,在山东影响不大。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地域的文化格局发生了改变,儒学式微,失去一家独尊的地位;佛教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势头正盛;道教也有所发展,但总体上比佛教略逊一筹。因此,这一时期的山东形成了"儒释道"三足鼎立之势,而山东籍学者"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对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三教会通"的历史现象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以山东地域为代表形象地展示于区域宗教之中。
作者 赵芃 侯方元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6-63,共8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山东道教史"(09AZJ002)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文化传播学"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21

  • 1王京州:《陶弘景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基本认同胡震亨此传,并稍作补充,指出“其书皆言神怪之事,卷数与《隋书·经籍志》所载相合……疑已不免有所佚脱窜乱,然核其大致,尚为完整”,中华书局1987年,第1208页.
  • 3《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87年,第3713页.
  • 4《廿二史札记校证》卷八《唐人避讳之法》,中华书局2001年,第175页.
  • 5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1997年,第132页.
  • 6《魏书·献文六王列传》记载“彭城王勰,字彦和”,其人名与字的由来,则与“刘勰,字彦和”另当别论,中华书局2003年,第571页.
  • 7王承文撰.《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中华书局2002年,第287页.
  • 8陈国符著.《道藏源流考》之《五符经考证》之《(抱朴子>述古之<灵宝经)》及相关部分,中华书局1992年,第62页.
  • 9陶弘景.《上清真人许长史旧馆坛碑》.载《陶弘景集校注》,第171页.
  • 10《陶弘景集校注》,第186页.

共引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