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限制正犯概念的批判性考察——基于构成要件的视角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引论犯罪参与,是多人共同作用于同一法益侵害结果的现象,是一个事实范畴,并不意味着刑罚的发动。当犯罪参与进入刑法的视野时,即当多数人作用于刑法所规定的不法构成要件,或者对于一定犯罪结果有所作用时,刑法首先要判断的行为人,究竟是以限定于一定条件之下者,方属于所欲规范与判断的行为人?或者只要与行为作用或结果发生具有关联性存在之人,均可纳入行为人的范围?〔1〕或者说,在共同犯罪中。
作者
符天祺
机构地区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出处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5年第2期157-171,共15页
Criminal Law Review
关键词
构成要件行为
从属性
二元参与体系
帮助犯
教唆犯
构成要件
犯罪参与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6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4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钱叶六.
共犯与正犯关系论[J]
.中外法学,2013,25(4):766-785.
被引量:30
2
西田典之,李世阳.
日本刑法中共犯理论的基本问题[J]
.刑事法判解,2014(2):206-216.
被引量:2
3
何庆仁.
共犯论中的直接—间接模式之批判——兼及共犯论的方法论基础[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32(5):57-68.
被引量:26
4
钱叶六.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阶层化及共同犯罪的认定[J]
.法商研究,2015,32(2):147-155.
被引量:24
5
王志远.
参与犯处罚原则设定模式比较研究——以我国参与犯处罚原则立法完善为线索[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55(1):48-56.
被引量:3
6
大谷实,王昭武.
日本刑法中正犯与共犯的区别——与中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相比照[J]
.法学评论,2002,20(6):113-119.
被引量:49
7
朱道华.
共犯本质:一个反思性检讨[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2):80-87.
被引量:4
8
江溯.
犯罪参与体系中的行为概念与行为人概念[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7):34-41.
被引量:4
9
江溯.
关于单一正犯体系的若干辩驳[J]
.当代法学,2011,25(5):76-84.
被引量:18
10
钱叶六.
双层区分制下正犯与共犯的区分[J]
.法学研究,2012,34(1):126-143.
被引量:128
二级参考文献
146
1
李江凌.
论价值评价的路径[J]
.学术研究,2004(8):33-37.
被引量:2
2
何庆仁.
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两种涵义[J]
.法学研究,2004,26(5):45-57.
被引量:59
3
秦越存.
价值评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J]
.唯实,2002(6):3-6.
被引量:11
4
大谷实,王昭武.
日本刑法中正犯与共犯的区别——与中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相比照[J]
.法学评论,2002,20(6):113-119.
被引量:49
5
松宫孝明,冯军.
日本的犯罪体系论[J]
.法学论坛,2006,21(1):112-117.
被引量:21
6
黎宏.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构[J]
.法学研究,2006,28(1):32-51.
被引量:203
7
庄劲.
想象的数罪还是实质的数罪——论想象竞合犯应当数罪并罚[J]
.现代法学,2006,28(2):107-115.
被引量:34
8
冯军.
刑法中的自我答责[J]
.中国法学,2006(3):93-103.
被引量:212
9
杨金彪.
刑法共犯规定对共犯从属性说的贯彻[J]
.法学论坛,2006,21(4):69-77.
被引量:19
10
克劳斯.罗克辛,王世洲.
德国犯罪原理的发展与现代趋势[J]
.法学家,2007(1):151-160.
被引量:92
共引文献
248
1
姚诗.
刑法教义学的自主研究:一个聚焦“理论创新”的探讨[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5):40-54.
2
雷续.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以单一制为视角[J]
.刑事法判解,2019(2):100-116.
被引量:2
3
王猛.
迷失在机能与实质中的正犯形象——机能统一犯罪参与体系的再论证[J]
.刑事法评论,2023(1):251-278.
4
李双剑.
单一制下间接正犯概念之肯定——从我国犯罪参与体系的归属入手[J]
.刑事法评论,2022(2):537-549.
5
童云峰.
我国犯罪参与体系的教义学解构[J]
.刑事法评论,2021(1):261-288.
被引量:1
6
谭堃.
论共谋共同正犯的正犯性[J]
.刑事法评论,2018(1):255-274.
被引量:1
7
何庆仁.
共同犯罪的归责原则[J]
.刑事法评论,2018(1):191-211.
被引量:3
8
陈红媛.
间接正犯下的认识错误研究[J]
.贸大法律评论,2022(1):162-173.
9
张博洋,张汝铮.
论中立帮助行为可罚的归因实质[J]
.理论观察,2023(3):114-118.
10
郑洋.
双层区分制下帮助犯与主犯的关系辨正[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6):53-58.
被引量:3
1
段立文.
试论我国刑法上犯罪结果的概念[J]
.法学研究,1992,14(6):67-72.
被引量:5
2
蒋金坤.
乡镇企业大投入思考[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1993(3):33-34.
3
万鹏宇,林忠永,潘俊兰,杨新国.
职场孤独感对制造业会计人际偏差行为的影响--离职意向的中介作用[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3(2):7-11.
被引量:8
4
阎二鹏.
共犯教义学中的德日经验与中国现实——正犯与主犯教义学功能厘清下的思考[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5):174-184.
被引量:17
5
周鹏,乔昆,高亚,方泽萍,张元元,张鹏.
医学生宿舍环境及拖延行为的相关性[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12):1894-1898.
被引量:1
6
刘明祥.
从单一正犯视角看共谋共同正犯论[J]
.法学评论,2018,36(1):75-88.
被引量:14
7
胡一伟.
传播符号学视角下的“场域”理论[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8(6):97-103.
被引量:7
8
李波.
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与过失犯的归责限制[J]
.中外法学,2017,29(6):1430-1455.
被引量:8
9
肖楚兰,杨放,常运立.
道德创伤的发生机制探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2):151-158.
被引量:11
刑事法评论
201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