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粒粒饱对水稻品种后期活性及抗折力的影响
被引量:
7
Effect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 on Rice Growth in Later Period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水稻参试品种的抗折力及后期的植株形态不因喷施粒粒饱而有所改变 ,不同参试品种的抗折力及后期的植株形态是由其品种的遗传特性所决定的。施用粒粒饱可以增加水稻参试品种植株后期的生理活性 ,使其保持较多的绿叶数 。
作者
童继平
吴跃进
刘学军
机构地区
教育部植物发育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6期1077-1077,1088,共2页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粒粒饱
水稻
后期活性
抗折力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90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2
参考文献
2
1
陶龙兴,黄效林,王熹,俞美玉.
粒粒饱对水稻的生物效应[J]
.中国水稻科学,2000,14(2):93-97.
被引量:14
2
吴文革,陈周前,张培江.
粒粒饱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2):223-22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陈周前,吴文革,刘襄,刘克凤.
烯效唑对水稻生育的调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1994,22(2):128-131.
被引量:10
2
吴文革,陈周前,刘襄.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1994,22(3):234-236.
被引量:3
3
杨建昌,王志琴,朱庆森.
脱落酸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的调节作用[J]
.江苏农学院学报,1995,16(4):1-6.
被引量:45
4
徐仁胜,陶龙兴,俞美玉,王熹.
亚种间杂交水稻协优413开花灌浆特性的比较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6,10(3):147-152.
被引量:10
5
马国辉.
籼型水稻两段灌浆理论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6,10(3):153-158.
被引量:24
6
朱庆森,江苏农业科学,1979年,30卷,3期,52页
7
王熹,植物学报,1974年,16卷,2期,132页
8
王熹,华北农学报,10卷,4期,46页
9
邓仲--,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12卷,4期,333页
10
王熹,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年,2卷,1期,29页
共引文献
15
1
宋建,谈惠娟,符冠富,李玉和,吴明国,陶龙兴.
水稻春优58“麦作式”湿种丰产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2009,50(6):1111-1114.
2
王元辉,白朴,谢长晓,金瑜雪,赖士膺.
重穗型杂交稻的籽粒灌浆特点及库源关系的协调[J]
.浙江农业学报,2004,16(6):400-404.
被引量:7
3
王伟平.
“粒粒饱”对早稻的生物学效应及增产效果[J]
.中国稻米,2007,13(2):63-64.
4
熊杰,符冠富,宋建,乐明凯,宋祥甫,陶龙兴.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灌浆期遮光水稻生长及结实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0,16(6):9-13.
被引量:3
5
焦爱霞,陈惠查,郭巧云,陈能刚,阮仁超.
水稻植株衰老调控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13270-13272.
6
王熹,陶龙兴,黄效林,俞美玉.
粒粒饱对水稻灌浆期间衰老的延缓作用[J]
.中国水稻科学,2000,14(4):253-255.
被引量:11
7
白朴,吴朋喜,周海平,荀飞琼,徐秀如.
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协优9308的适宜播种移栽期[J]
.上海农业学报,2000,16(3):48-54.
被引量:5
8
王熹,陶龙兴,徐仁胜,田淑兰.
初论杂交稻粒间顶端优势[J]
.作物学报,2001,27(6):980-985.
被引量:26
9
陶龙兴,王熹.
亚种间杂交稻结实障碍的生理学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1):54-59.
被引量:8
10
陈新红,韩正光,张安存,叶玉秀,周青,吕宏飞.
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结实特性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2014,26(6):1578-1582.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90
1
蒋明金,王海月,何艳,王春雨,李娜,杨志远,孙永健,马均.
氮肥管理对直播杂交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20,0(1):157-168.
被引量:29
2
邓文,青先国,杨玉.
Effects of Applying Organic Fertilizer on Rice Lodging Resistance and Yield[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11(2):98-101.
被引量:28
3
顾大路,朱云林,徐建明,王红军,杜小凤,王伟中,沈其荣.
复配抗倒剂在水稻后期应用的生物效应[J]
.江苏农业科学,2004,32(4):27-29.
被引量:9
4
陈亲凯,付福全,吴学荣,陈成,杨志金.
两优培九喷施“粒粒饱”的效果[J]
.中国稻米,2004,10(5):42-42.
被引量:1
5
邓仲篪,周鹏,陈翠莲.
籼粳亚种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与光合产物供给水平及转运效率间的关系[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12(4):333-338.
被引量:18
6
吕川根,谷福林,陆曼丽,邹江石.
五个水稻籼粳杂种一代与其双亲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3,7(4):205-210.
被引量:7
7
徐秋生,李卓吾.
亚种间杂交稻谷粒灌浆特性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J]
.杂交水稻,1994,9(2):26-29.
被引量:63
8
于国锋,银英梅,曲颖,韩凤群,商晓芳.
新型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J]
.垦殖与稻作,2005(3):45-46.
被引量:2
9
田保明,杨光圣.
农作物倒伏及其评价方法[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111-114.
被引量:125
10
汤日圣,吴鹤鸣,张金渝,吴光南.
多效唑防止水稻倒伏的原因剖析[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25(1):23-26.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7
1
顾大路,吴传万,杜小凤,杨文飞,文廷刚,王伟中.
在水稻生长后期施用“劲丰”对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2):131-133.
被引量:12
2
王伟平.
“粒粒饱”对早稻的生物学效应及增产效果[J]
.中国稻米,2007,13(2):63-64.
3
王燚,魏中伟,邵平,田小海,王晓玲,马国辉.
水稻茎秆特性与抗倒伏关系的研究现状[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9):2054-2057.
被引量:11
4
杨雪芹,陈婷婷,赵霞,张彩霞,杨永杰,符冠富,陶龙兴.
赤霉素与多效唑协同影响超级稻甬优12产量形成的作用途径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2016,30(1):53-61.
被引量:7
5
黄福心,陈明,王美娥,叶高潮,曹晓利,孙小明,赵田芬.
海丰盐碱地区水稻喷施粒粒饱的效果探讨[J]
.上海农业科技,2017(4):102-103.
6
陶华,陈明,王美娥,叶高潮,曹晓利,孙小明,赵田芬.
沿海盐碱地区小麦喷施粒粒饱效果探讨[J]
.上海农业科技,2017(4):112-113.
7
Wang Xiaofei,He Xiuying,Lu Zhanhua,Liu Wei,Lu Dongbai,Wang Shiguang,Xue Jiao.
A Breeding Method for New Lodging Resistant Rice Varieties Based on Phenotype[J]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2020,11(4):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伏广成,李晓红,张玲,王霞,蔡学举.
“劲丰”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J]
.广西农学报,2011,26(5):15-17.
2
李刚,王友文,蔡家军.
植物调节剂汉奇—增产300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4):122-122.
被引量:1
3
吴传万,杜小凤,杨文飞,顾大路,文廷刚,钱新民,朱云林,王伟中.
植物生长调节剂劲丰对大麦抗倒性与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25(3):4-10.
被引量:4
4
卜丙祝,黄生元,李凤斌.
劲丰对连粳6号和徐稻3号水稻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2014,34(8):92-93.
5
朱光雾,杨凯鹏,韦明,汪洪洋.
增产抗倒营养剂“劲丰”对水稻生长及增产效果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4):37-39.
被引量:1
6
巩普亚,刘梅,韩从道.
不同叶面肥在水稻始穗期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5(5):197-198.
被引量:1
7
陈明,王美娥,王娟,袁晓明,牛铁钢,张平,赵田芬.
不同增效剂条件下汉奇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上海农业科技,2015(3):111-112.
8
朱聪聪,邓建平,张洪程,汪洪洋,王维屯.
生化试剂对机插水稻产量及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5,21(6):28-31.
被引量:8
9
陆海空,杨文飞.
劲丰谷德对水稻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3):84-85.
10
周述波,贺立静,林伟,贺立红.
外源赤霉酸对杂交水稻亲本种子萌发的生理影响[J]
.种子,2016,35(12):35-38.
被引量:7
1
黄锦文,梁义元,梁康迳,林文雄.
不同类型水稻籽粒灌浆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1):10-13.
被引量:11
2
蔡英豪,龚宁,李德琴,张明生.
白及原球茎褐变过程中总酚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J]
.北方园艺,2013(6):97-99.
被引量:2
3
刘世亮,马政华,化党领,介晓磊,寇长林,黄绍敏.
不同质地潮土对不同筋力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9,40(3):615-620.
被引量:1
4
喻树迅,黄祯茂,姜瑞云,原日红,聂先舟,徐竹生,徐久玮,王金墉,刘巨兰.
几个短季棉品种叶片衰老特征的研究[J]
.棉花学报,1994,6(S1):31-36.
被引量:4
5
吕丽红,王俊,凌莉,李凤民,李世清.
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底墒和氮肥对春小麦根系生长的集成效应[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3):102-106.
被引量:12
6
苏文瑾,刘意,雷剑,王连军,柴沙沙,焦春海,杨新笋.
甘薯种子特性及促萌发机制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2):5528-5531.
被引量:2
7
刘斌,李开绵,潘秋红,罗丽娟.
木薯块根迅速膨大期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的蔗糖代谢[J]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4):679-683.
被引量:1
8
刘清岱,朱晔荣,李洪涛,王勇.
紫萍叶状体衰老过程中的内肽酶谱变化和外源L-丝氨酸对内肽酶谱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46(3):241-244.
被引量:4
安徽农业科学
200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