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信息茧房效应下微博群体极化现象分析
被引量: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微博是当前中国网络社会中主流的媒体平台,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机构都可以参与其中进行信息生产、传播。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微博用户的选择性心理因素和群体压力、技术发展等原因,微博用户之间形成了各个不同的团体,这些团体将自己禁锢在封闭的信息茧房中,形成了群体的极化现象。本文通过对微博信息茧房效应下的群体极化现象之成因进行探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
王秋旭
机构地区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第7期177-178,共2页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关键词
微博
信息茧房
群体极化现象分析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6
同被引文献
176
引证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35
参考文献
4
1
陈清晗.勒庞群体性理论视域下的群体性事件报道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1
2
杨慧.微博的“信息茧房”效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
梁锋.
信息茧房[J]
.新闻前哨,2013(1):87-87.
被引量:82
4
刘礼彤.
微博“信息茧房”与“意见领袖”探析[J]
.互联网天地,2014(9):16-19.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桑斯坦.信息乌托邦[M].
2
童希.
社会性媒体的传播机制及社会影响——“微博元年:传播与社会”圆桌论坛综述[J]
.新闻记者,2011(3):61-64.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86
1
焦艳鹏,刘葳.
知识获取、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精神[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5):20-32.
被引量:16
2
陈莹.
抖音使用中的信息茧房现象:围城危机与个体自主性[J]
.新闻传播,2022(12):19-21.
被引量:1
3
陈春彦.
碎片化传播中“信息茧房”研究反思——基于语境转换、茧房价值和主观能动性[J]
.新闻研究导刊,2021(3):1-6.
被引量:4
4
周敏,赵秀丽.
追求平等——对智能传播时代算法公共性重构问题的研究[J]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2024(1):189-204.
5
陈丽珠.
浅析微博新闻评论的速度与深度[J]
.新闻世界,2014(4):111-112.
6
张瑜烨,郑幼东,张诗琪.
信息茧房:智媒时代个性化推荐系统运作逻辑与反思——以今日头条APP为例[J]
.现代视听,2018(11):18-24.
被引量:10
7
黄冬.
微博体语境下“中国梦”的语义网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2014,35(16):15-16.
8
黄冬.
浅析“5·22暴恐”事件新疆地区微博舆情[J]
.新闻传播,2014(10):129-130.
被引量:4
9
唐平秋,李勇图.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审视与思考[J]
.教学与研究,2015(5):91-97.
被引量:21
10
丁小文.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发展分析和引导策略——从“网络愤青”“自干五”到“小粉红”[J]
.北京青年研究,2019,0(3):53-6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76
1
盛小平,袁圆.
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的数据权利治理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5):80-96.
被引量:28
2
姚文康.
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信息茧房”效应及反思——以“今日头条”为例[J]
.传媒论坛,2020,0(3):151-151.
被引量:9
3
陈振华.
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模式之争及其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9):56-63.
被引量:107
4
张旭,张新慧.
数字图书馆信息过滤系统研究[J]
.现代情报,2005,25(7):92-93.
被引量:5
5
缪四平.
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启发[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3):99-105.
被引量:101
6
马特.
无隐私即无自由——现代情景下的个人隐私保护[J]
.法学杂志,2007,28(5):21-24.
被引量:30
7
刘建国,周涛,汪秉宏.
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研究进展[J]
.自然科学进展,2009,19(1):1-15.
被引量:433
8
靖继鹏.
信息生态理论研究发展前瞻[J]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4):5-7.
被引量:100
9
康晓虹.
论隐私、隐私权的概念和特征[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1(2):35-41.
被引量:4
10
程士安,沈恩绍.
数字化时代组织传播理论的解释与重构——以科技进步与传播规律的演进为视角[J]
.新闻大学,2009(2):119-124.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26
1
张瑜烨,郑幼东,张诗琪.
信息茧房:智媒时代个性化推荐系统运作逻辑与反思——以今日头条APP为例[J]
.现代视听,2018(11):18-24.
被引量:10
2
康跃南,王小春.
接受视域下“微时代”宣传机制思考[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7):284-286.
3
任凤.
微时代大学生“信息茧房”效应干预[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1):259-259.
4
张玲.
领导干部学网用网管网 促进网络生态优化——学习习近平关于网络治理的论述[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5):38-44.
5
涂慧峰.
新媒体对大学生环境认知的影响及对策探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17,38(18):54-55.
6
刘瑜,芦芸.
讨论课在“95后”大学生党史学习中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教育,2018(2):189-191.
7
徐瑾.
学生网络群体极化倾向的学校教育应对[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1):15-17.
被引量:5
8
汤广全.
“信息茧房”视阈下大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塑造[J]
.当代青年研究,2018,0(2):52-58.
被引量:12
9
孔祥君,田艺广,陈可慧.
新媒体下高校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探索[J]
.才智,2019,0(12):54-55.
被引量:1
10
王雪莹.
逃离怪圈:社交媒体中“囚徒”的极化与冲突[J]
.传播力研究,2019,0(26):17-1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35
1
吴业文.
破坏式创新理论视角下今日头条的差异化发展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21,7(24):56-58.
2
丁绪武,吴忠,夏志杰.
国内外信息茧房、回音室和过滤气泡的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计量的可视化对比分析[J]
.知识管理论坛,2022(6):638-651.
被引量:4
3
宋薇.
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体与信息素养教育思考[J]
.图书馆界,2022(5):68-71.
被引量:1
4
顾亚奇,陈睿琪.
走出“算法陷阱”:短视频生产与传播的实践之思[J]
.视听理论与实践,2021(4):21-27.
被引量:4
5
张蕴娣,于宁,赵闯.
国内图情领域区块链研究热点与展望[J]
.情报科学,2022,40(10):187-192.
被引量:4
6
田钒平,田甡睿,张耀.
数字化时代“信息茧房”风险与民族事务治理[J]
.民族学刊,2023,14(8):72-84.
7
许竹.
微信用户受“信息茧房”效应影响分析[J]
.传播力研究,2020(6):9-9.
被引量:1
8
赵欣.
大学生中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研究及应对策略思考[J]
.北京教育(德育),2020(10):55-58.
9
王雪莹.
逃离怪圈:社交媒体中“囚徒”的极化与冲突[J]
.传播力研究,2019,0(26):17-18.
被引量:1
10
贾晓通,邓天奇.
网络公共领域下的个性化新闻推荐[J]
.新媒体研究,2019,5(5):19-20.
1
龚艳萍,陈胜.
群体极化现象研究综述[J]
.价值工程,2013,32(32):149-150.
被引量:3
2
李俊婷.
新媒体对受众获取信息的影响[J]
.青年记者,2015(35):17-18.
被引量:4
3
洪见骁.
微博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探析——以新浪体育微博为例[J]
.东南传播,2013(12):42-43.
4
“微时代”面面观[J]
.山西电教,2013,0(4):7-10.
5
严舒一,吴星樾.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心理探析[J]
.青年记者,2016(3):44-45.
6
余利花.
试论互联网中的“沉默的螺旋”[J]
.当代传播,2005(4):82-84.
被引量:12
7
王江山.
“沉默的螺旋”视角下的少年微博直播自杀事件[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0):97-97.
8
孟琳娜.
阻止网络群体极化现象[J]
.记者摇篮,2012(5):65-66.
9
张惠.
微博的失控与受控[J]
.青年记者,2014,0(09Z):87-88.
10
李良荣,于帆.
网络舆论中的“前10效应”——对网络舆论成因的一种解读[J]
.新闻记者,2013(2):50-53.
被引量:26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