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圈群视域下“夸夸群”走红现象探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社交改变了以往的人际交往方式,网络圈群把虚拟和现实结合在一起,在中国人社交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兴起于中国高校的夸夸群走红网络,它既是网络时代圈群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本文从狂欢化理论、拟剧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等角度探究了其火爆背后存在的理论逻辑,并提出理性看待夸夸群的一些思考,以帮助网络圈群更好地发展。
作者
龚逸琳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第4期82-83,共2页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关键词
网络圈群
夸夸群
走红现象探析
虚拟社区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3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王阳,张攀.
个体化存在与圈群化生活:青年群体的网络社交与圈群现象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8(2):83-88.
被引量:68
2
李修元.
网络狂欢:一种虚拟世界的大众文化[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513-517.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熊万胜,李宽,戴纯青.
个体化时代的中国式悖论及其出路——来自一个大都市的经验[J]
.开放时代,2012(10):130-146.
被引量:41
2
李彪.
不同社会化媒体圈群结构特征研究——以新浪姚晨微博、草根微博和人人网为例[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0(1):82-93.
被引量:17
3
冯莉.
个体化时代城市青年的社会压力及其应对[J]
.中国青年研究,2014(2):87-91.
被引量:16
4
冯莉,许妍怡.
网络传播中粉丝的自我呈现——以百度娱乐明星贴吧为例[J]
.传媒观察,2014,0(11):43-45.
被引量:2
5
张兆龙,张明亚,秦尉富,李乃琼.
老挝龙舟竞渡的文化解析[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265-268.
被引量:2
6
孙玲,张婉宜.
大众文化与电视剧内涵建设的悖论[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439-442.
被引量:1
7
蔡骐.
社会化网络时代的粉丝经济模式[J]
.中国青年研究,2015(11):4-11.
被引量:176
8
杨玲.
粉丝经济的三重面相[J]
.中国青年研究,2015(11):12-16.
被引量:60
9
杨江华,鄢佩.
集体行为视野下的网络走红现象探析[J]
.中州学刊,2015(10):172-176.
被引量:9
10
朱灵艳.
私人生活公共化:女性“网红”现象背后的个人与社会[J]
.中国青年研究,2016(11):18-23.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73
1
丁雅婷,伍麟.
音乐“网抑云”:青年圈群抑郁话语的符号表征和互动策略[J]
.当代青年研究,2023(1):98-111.
被引量:4
2
张凌浩,赵畅.
文化互动视角下中国工业设计遗产社会体验策略探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55-64.
被引量:12
3
李伟.
重塑“躺平”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实践向度[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2,8(3):100-108.
被引量:2
4
张杰,马一琨.
私人情感表达、多重自我管理与情境创造性:青年群体基于微博小号的情感工作与自我实践[J]
.国际新闻界,2023,45(12):65-80.
被引量:3
5
崔家新,张元.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政策的应对策略——基于大学生价值观嬗变轨迹的历史考察[J]
.教育学术月刊,2018,0(12):22-29.
被引量:9
6
李酉歆,陈婷.
农村生态视频对农村形象的误构[J]
.青年记者,2019,0(2):9-10.
被引量:5
7
吴舒.
网络圈群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及培育路径[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31(3):103-105.
被引量:2
8
黄扬,李伟权.
网络舆情推动下的网约车规制政策变迁逻辑——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案例分析[J]
.情报杂志,2018,37(8):84-91.
被引量:34
9
刘晓静.
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与主体性再造[J]
.中国青年研究,2019(4):55-60.
被引量:7
10
谢珊珊,马鸿韬,李娜.
自媒体时代瑜伽体育文化传播:特征、异化与消解[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6):69-74.
被引量:24
同被引文献
13
1
王宁.
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J]
.社会学研究,1999(6):93-102.
被引量:184
2
赵静蓉.
诗意栖居的本真性——论海德格尔在现代性进程中的"返乡之途"[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13-117.
被引量:15
3
吴玉军.
流动的现代性与无根基的人[J]
.浙江社会科学,2006(4):122-126.
被引量:9
4
郭景萍.
西方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J]
.社会,2007,27(5):26-46.
被引量:33
5
张文宏.
网络社群的组织特征及其社会影响[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4):68-73.
被引量:68
6
成伯清.
情感的社会学意义[J]
.山东社会科学,2013(3):42-48.
被引量:86
7
王宁.
情感消费与情感产业──消费社会学研究系列之一[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6):109-113.
被引量:102
8
戴斯敏,曲天谣,杜子程,李伟民.
全民直播的隐喻:后现代视角下青年重建社群的尝试[J]
.青年探索,2017(3):5-15.
被引量:21
9
王亚力,王楚君,向小辉,周扬,聂钠,吴冉冉.
存在本真性视角下寻求本真自我的旅游动机分析框架[J]
.地理学报,2018,73(8):1586-1599.
被引量:14
10
吴钰萍,靳洪.
互动性与自我揭露对使用意图的影响[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9):26-3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王诗佳.
“夸夸群”现象研究综述[J]
.文学教育,2020,0(18):82-83.
2
孙瑜.
“虚情与假意”:仪式性互动中的青年本真性[J]
.中国青年研究,2020(9):76-8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梁燕芳,谢天.
东西方文化下的真实自我研究:一种关系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5):894-905.
被引量:19
2
许德强.
非遗文化传播类网络节目的互动仪式策略研究——以《指尖上的非遗》为例[J]
.新闻世界,2022(9):71-75.
1
李慧.
论微信表情包的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J]
.采写编,2018,0(6):152-154.
被引量:2
2
游佳颖.
审视作为“虚拟社区”概念的互联网[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4):47-49.
3
鄢玲.
“赴日实习职场实训”课程建设探讨——基于日语专业学生赴日实习的视角[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3):119-122.
被引量:3
4
王永祥.
从符号学视角看纳博科夫——纪念纳博科夫诞辰120周年[J]
.俄罗斯文艺,2019,0(2):117-117.
5
黄也平,葛姗姗.
泛喜剧时代下的艺术精神——以开心麻花系列剧为例[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62-168.
被引量:1
6
胡健,刘佳杰,孙金花.
基于SD模型的虚拟社区中个体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5):73-81.
被引量:10
7
程欢.
拟剧理论视域下明星“人设”特点及建构策略探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5):48-49.
被引量:5
8
娄飞鹏.
理性看待杠杆和杠杆率[J]
.金融市场研究,2019,79(4):33-41.
被引量:1
9
赵宏,孙斯琪.
浅析中西方婚礼差异[J]
.才智,2019(15):208-208.
10
涂纯明.
对于5G,我们要理性看待[J]
.汽车杂志,2019,0(6):4-4.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