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人际传播心理归因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2011年微信出现以来,朋友圈作为表达自我的重要平台,受到广泛欢迎和使用。随着网络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朋友圈的强关系逐渐向弱关系转化,"三天可见"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交平台网络人际关系。本文对朋友圈"三天可见"的现象进行分析,探索用户在设置该功能时所折射出的人际传播心理因素。
作者
崔保峰
机构地区
西北政法大学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第8期52-52,54,共2页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
“三天可见”
人际传播
心理特点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1
1
陈力丹.
人际传播研究的特点与主要理论[J]
.东南传播,2015(10):48-50.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52.
3
达尔文.人类的由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129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8
6
王怡红.人与人的相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74,173.
7
William Schutz:FIR O:A Three-Dimensional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Behavior.N ew York,N Y:R inehart(1958).
8
迈克尔·罗洛夫.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M].王江龙,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25.
9
The Martin Buber-Carl R ogers Dialogue:A N ew Transcript with Commentary.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 ew York Press,1997.
共引文献
8
1
高冠磊.
浅论《西游记》中沙僧的人际传播[J]
.传播与版权,2016(7):65-67.
2
谢婕.
手机媒体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4):97-101.
被引量:2
3
孙悄然.
浅析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人格化传播——以《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为例[J]
.传播力研究,2020,4(34):93-94.
4
韩秀.
社交机器人的“人格”测量——一项基于艾森克问卷的探索性研究[J]
.青年记者,2021(18):45-46.
被引量:5
5
靖鸣,张莹.
主体身份与传播话语的互构及作用[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12):34-37.
被引量:7
6
贺婧帆,高彪.
求职真人秀节目主持人言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
.采写编,2024(2):52-54.
7
丁骋,张威,徐凡.
人际传播视角下医患坏消息告知的“五维沟通”策略——基于“约哈里之窗”窗口移动规律的思考[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4,40(3):103-110.
8
李云云.
浅论《荀子》的人际传播思想[J]
.明日风尚,2017,0(8):303-303.
同被引文献
34
1
李庆善.
“防人”:国人人际交往的误区——汉语谚语的人际交往研究[J]
.社会学研究,1994(3):52-56.
被引量:4
2
翟学伟.
关系研究的多重立场与理论重构[J]
.江苏社会科学,2007(3):118-130.
被引量:65
3
翟学伟.
本土的人际传播研究:“关系”的视角与理论方向[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15(3):40-43.
被引量:21
4
张杰.
“陌生人”视角下社会化媒体与网络社会“不确定性”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2,34(1):34-40.
被引量:29
5
翟学伟.
关系与谋略:中国人的日常计谋[J]
.社会学研究,2014(1):82-103.
被引量:30
6
王欢,祝阳.
人际交往视角下微信功能的探讨[J]
.现代情报,2014,34(2):82-85.
被引量:33
7
曾林浩,曾振华.
场景融合与身份混杂:媒介情境理论下微信朋友圈的使用[J]
.编辑学刊,2019(1):25-29.
被引量:14
8
潘忠党.
“玩转我的iPhone,搞掂我的世界!”——探讨新传媒技术应用中的“中介化”和“驯化”[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4):153-162.
被引量:183
9
魏宝涛.
从“互动”到“运动”: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的意义构筑与弱化[J]
.中国图书评论,2014,37(8):44-48.
被引量:17
10
高姗.
“公正的旁观者”不公正——微信朋友圈中的人际交往研究[J]
.青年记者,2015(5):4-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孙海淦,许梦瑶.
隐私管理视角下透析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现象[J]
.传媒论坛,2020,0(4):159-160.
被引量:1
2
黄国育,邓世雯.
社交媒体对人际传播的负向影响[J]
.西部广播电视,2021,42(3):15-17.
被引量:1
3
张杰,马一琨.
从情境崩溃到情境再分离:社会-关系情境中的用户社交媒介实践——基于微信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22,44(8):28-48.
被引量:24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关越元,曾可欣,李健航,张诗婷.
角色转变对往届毕业生微信朋友圈自我消除行为的影响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4,10(4):25-32.
2
温玉芳,姚君喜(指导).
微信朋友圈使用倦怠现象成因分析[J]
.南方传媒研究,2020(5):147-152.
被引量:1
3
《国际新闻界》传播学年度课题组.
2022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23,45(1):25-49.
被引量:10
4
杨恒,蔡亚欣.
拟剧理论视域下匿名化的青年媒介形象探析——以豆瓣momo群体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3,14(7):117-119.
被引量:2
5
匡文波,姜泽玮.
智能监控社会的形塑过程与机制[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0(3):83-94.
被引量:5
6
毛万熙,林子禹.
通关:作为障碍装置的边界基础设施与跨境流动[J]
.国际新闻界,2023,45(3):67-91.
被引量:4
7
郭好好.
社交媒体倦怠对青年群体在线自我呈现的影响[J]
.科技传播,2023,15(11):58-61.
8
付润典,刘英杰.
“昵称展现”:基于文本媒介的社交媒体自我呈现过程重构——青年群体在微信中的昵称建构解析[J]
.科技传播,2023,15(13):123-127.
9
马云溪.
监视理论视角下数字社交的嬗变[J]
.新媒体研究,2023,9(14):70-73.
10
晏庆合.
社交媒体的关系想象失衡与自我呈现隐退——以“仅三天”现象为中心[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39(6):54-64.
被引量:2
1
赖巍.
体育中考首项失利的理性对待——记小李体育中考首项失利后的心理疏导[J]
.体育教学,2019,39(4):79-79.
被引量:2
2
盛光华,解芳.
中国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心理特征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19(3):74-82.
被引量:10
3
尹生弟,孙臻.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归因与对策思考[J]
.天津教育,2019,0(1):93-94.
4
张越.
关于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研究[J]
.现代交际,2019(6):162-162.
5
崔国东,张剑,张莹.
提前退休意愿的心理归因探究——基于对高校教师的访谈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9,0(2):105-117.
被引量:11
6
张娟飞.
基于网络志的高职院校酒店/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管理模式探讨[J]
.职业技术,2019,18(4):18-21.
被引量:2
7
谷学强,张子铎.
社交媒体中表情包情感表达的意义、问题与反思[J]
.中国青年研究,2018(12):26-31.
被引量:29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