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肖红创作初论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肖红,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天才而短命的作家。一九三五年,她以《生死场》的出版,成为三十年代引人注目的文坛新秀。当时,肖红才二十四岁,在老一辈作家的心目中还是个未脱尽稚气的东北姑娘;她那早熟的艺术才华,却又足以使人对她的创作前途寄予巨大希望。此后,在战火连年,飘泊不定的生活中。
作者
邢富君
陆文采
冷淑芬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1年第3期215-233,共19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生死场》
肖红
《呼兰河传》
中国新文学史
艺术才华
后期作品
小团圆
回忆鲁迅先生
呼兰河传
小城三月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83
1
宋晓萍.
萧红的地:封锁和游离——关于《呼兰河传》及其女性空间[J]
.天津社会科学,1999(4):93-100.
被引量:5
2
铁峰.
萧红与《生死场》──兼谈鲁迅对萧红的友谊[J]
.求是学刊,1980,7(1):45-50.
被引量:2
3
赵凤翔.
肖红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19(1):54-60.
被引量:1
4
韩文敏.
《呼兰河传》我见[J]
.文学评论,1982(4):49-55.
被引量:7
5
陈琳.
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文化观照——评萧红的《生死场》[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5(4):64-68.
被引量:9
6
阎志宏.
萧红和中国现代小说散文化[J]
.社会科学辑刊,1991(2):134-138.
被引量:9
7
陆文采.
冰心、丁玲、萧红与女性文学[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4(4):45-52.
被引量:5
8
片山智行,刘丽华.
肖红的文学观与“抗日”问题——由《生死场》说起[J]
.社会科学战线,1990(2):267-273.
被引量:6
9
秦林芳.
《呼兰河传》的叙事学研究[J]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4(2):52-57.
被引量:2
10
周成璐.
从《呼兰河传》看肖红的创作主题[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66-7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何宁.
女性悲歌的咏叹调——萧红小说中的女性形像剖析[J]
.电影文学,2008(10):89-90.
2
黄玲.
萧红小说研究述评[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S1):4-9.
被引量:2
3
赵菲.
80年代以来《生死场》研究综述[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9(3):69-73.
被引量:2
4
陈思广.
《呼兰河传》接受70年:四种视阈与三个问题[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2):92-99.
被引量:3
5
白银.
萧红的“家情结”对其创作特色的影响分析[J]
.吕梁学院学报,2014,4(3):13-16.
被引量:1
6
教鹤然.
从胡风的读后记出发重新进人《生死场》[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8,0(1):123-1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王春荣.
新世纪十年萧红研究状况分析[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5):27-34.
被引量:2
2
王远.
萧红《生死场》中女性主义体现[J]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2(2):90-92.
3
吴师兰.
萧红的文学创作中“家”意向的塑造与表达[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6(2):43-45.
4
尹莹.
论《呼兰河传》双重视角转换的叙事效果[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104-105.
5
杨李贝贝.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生死场》重读[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0,0(1):133-134.
6
李扬.
定县平教会的“词本位”教学及其思想意涵--兼谈20世纪30年代孙伏园对鲁迅思想的接受与限度[J]
.励耘学刊,2021(2):327-349.
7
陈嫣婧.
论《呼兰河传》的空间叙事特征及功能[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3(5):95-103.
被引量:2
8
李濛濛.
“轰动文坛”还是“艰难出场”?——现代文学时期《生死场》的接受史研究[J]
.文艺争鸣,2023(5):58-65.
9
刘聿秋.
“寂寞说”辨析:从战争时间再论萧红后期的创作心态[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3(5):122-128.
1
曹露.
助人悦己服务快乐[J]
.精神文明导刊,2017,0(12):30-31.
2
刘跃强.
把故事融进歌声里——记青年歌手门丽[J]
.歌曲,2017,0(9):96-96.
3
魏庭欢,李树荣,刘月琴,焦果树,阎飞云.
栽培的劬劳 进军的号角——读鲁迅为青年作家作品所著几篇序[J]
.内蒙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7(1):114-119.
4
李廷媚.
试论肖红作品的感伤风格[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30-34.
5
尚艺.
《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已分卷出书[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1).
6
阎纯德,白舒荣.
记萧军[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2):285-311.
7
茕茕,海海.
“卖房投儿”赴美养老的悲剧[J]
.金秋,2017,0(20):10-12.
8
赵家璧.
回忆鲁迅与葛琴的《总退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2):90-97.
9
流舟.
导师·园丁——学习鲁迅关怀与培育青年的精神[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0(3):19-32.
10
张挺.
鲁迅与《八月的乡村》[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2):78-95.
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