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五四”新文学的理性色彩及其对现代文学发展的意义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我们研究“五四”新文学各方面的特质,都要首先提到伟大的鲁迅。如果没有鲁迅,我们的文学很可能是另外的面貌。一九一八年春天,当鲁迅拿起笔,声援新文学运动提倡者们的时候,他是抱着“启蒙主义”,想“借用”文学的力量,来“改良社会”。鲁迅带着他半生积聚起来的深刻思考走上“五四”新文坛,他选择了这样一条文学道路,以思想家去做文学家。
作者 刘纳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5年第4期44-64,共21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3

  • 1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J].文学评论,1985(6):11-26. 被引量:380
  • 2秦志希.论《子夜》创作的理性特色[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42(1):80-85. 被引量:1
  • 3韦勒克 沃伦.《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第123页.
  • 4王春元.《(文学理论)中译本前言》,见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 5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秘书处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25年(1979-2004》(未刊).
  • 6王瑶.《关于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随想》,《王瑶全集》第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9-20页.
  • 7王富仁.《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先驱者的形象》,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57-58页.
  • 8钱理群.《人格魅力与思想力量--1996年10月25日在人大新闻学院召开的座谈会上的发言》,《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8页.
  • 9鲁枢元.《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N].《文艺报》,1986年10月18日.
  • 10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218页.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