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社交媒体时代用户与大众媒体时代受众之比较研究——基于近20年国内传播学媒介受众研究变迁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媒介技术的变化推动媒介时代的变迁,置于其间,人的主体地位、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大众媒体时代的辉煌催生的受众研究文化在不断涌现的社交媒体的冲击下逐渐发生转变,从"渠道为王"到"受众本位"再到"用户至上",传播的形态、路径和权力结构均有重要变化。笔者对近20年传播学媒介受众研究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式分析,梳理大众媒体时代的"受众"研究如何切换到社交媒体时代的"用户"研究,并从研究变迁层面分析其二者的内部区别和转变原因。
作者
谢珺
机构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出处
《新闻战线》
2019年第4期34-38,共5页
The Press
关键词
大众媒体
社交媒体
受众研究
用户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14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7
1
聂磊.
新媒体环境下大数据驱动的受众分析与传播策略[J]
.新闻大学,2014(2):129-132.
被引量:55
2
梅琼林,胡力荣,袁光锋.
关于受众的表述:中国传播学受众研究回顾(2000——2010)[J]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1):177-181.
被引量:10
3
彭兰.
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J]
.新闻界,2012(1):3-5.
被引量:55
4
蔡雯.
从面向“受众”到面对“用户”——试论传媒业态变化对新闻编辑的影响[J]
.国际新闻界,2011,33(5):6-10.
被引量:70
5
吕民生.
改革开放十余年受众的主体地位正在不断显现——全国第二届受众研究学会讨论会综述[J]
.新闻记者,1992(7):11-12.
被引量:1
6
许海滨.
试论网络时代受众需求的变迁[J]
.出版发行研究,2017(8):89-92.
被引量:4
7
刘海龙.
从受众研究看“传播学本土化”话语[J]
.国际新闻界,2008,30(7):5-10.
被引量:30
二级参考文献
47
1
潇湘.
传播学本土化的选择、现状及未来发展[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2(4):34-39.
被引量:16
2
李彬.
反思:传播研究本土化的困惑[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5,20(6):7-9.
被引量:21
3
刘京林,丁迈.
电视对象性节目与观众心理需要的应对性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5,27(4):33-36.
被引量:12
4
马锋.
“受者本位”幌子下的“传者本位”——社会转型期“受众即消费者”观念本质论[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13(1):51-57.
被引量:10
5
范龙.
现象学:一种可资传播学借鉴的哲学方法[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1):63-67.
被引量:4
6
黄顺铭,杨洸.
大学生与超级女声:“第三者效果假说”——广州和成都两地问卷调查之比较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14(1):31-42.
被引量:6
7
王燕星.
手机短信对大学生心理影响——以福州市大学生为例[J]
.当代传播,2007(2):63-65.
被引量:8
8
余也鲁.《译者代序》,《传学概论》,(香港)海天书局,1983年.
9
孙旭培.《<华夏传播论>序言》,人民出版社,1997年.
10
安岗.《研究我们的读者》,《中国新闻年鉴(198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共引文献
214
1
李伊莎.
新浪微博环境下明星负面新闻用户评论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1(4):90-92.
2
张成良,仇玲.
与众传播:融媒体时代新兴主体的崛起与时空一体化塑造[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9(6):25-36.
被引量:1
3
王大丽.
智媒时代受众研究的新路径:“民间理论”[J]
.新媒体与社会,2022(1):270-286.
4
朱萍,包晓婷.
建构·认同·扩散:媒介情境下短视频赋能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以淄博爆火出圈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23,9(17):97-100.
被引量:3
5
李意.
后真相语境下报刊媒介的舆论引导[J]
.北方传媒研究,2020(5):83-87.
6
陈力丹.
2008年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09,31(1):5-10.
被引量:8
7
杨保军.
新闻领域的中国模式:描述、概括与反思(上)[J]
.新闻界,2011(4):3-7.
被引量:11
8
殷俊,李月起.
文化界面的传媒形态整合之道——新闻出版与广播电视产业融合的方式、障碍及对策[J]
.编辑之友,2015(1):20-24.
被引量:11
9
杨海军.
2008年中国传播学理论研究概述[J]
.新闻界,2009(1):7-11.
被引量:3
10
陈力丹,王亦高.
我国新闻传播学量化研究的艰难起点--以20世纪80年代新闻传播学三种期刊为例[J]
.当代传播,2009(2):8-10.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0
1
李杼红.
新媒体时代下健康传播的机遇与挑战[J]
.新闻传播,2022(2):19-20.
被引量:15
2
李志宏.
“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及国家战略对策[J]
.老龄科学研究,2020,8(8):3-21.
被引量:44
3
冯竞.
浅析健康传播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汇互补[J]
.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88-90.
被引量:23
4
赵娜,邝木子.
新媒体时代老年人数字融入机制研究[J]
.传媒,2018(22):91-94.
被引量:46
5
习近平.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
.奋斗,2019,0(6):1-5.
被引量:105
6
严慧芳.
老龄化社会新媒体健康传播策略初探[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7):227-227.
被引量:7
7
王志昭.
全媒体时代老年信息传播的短板与应对策略[J]
.新闻爱好者,2019,0(12):74-76.
被引量:6
8
公文,欧阳霞.
认知偏向与传播困境:老年人代际健康信息传播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6):192-198.
被引量:15
9
彭楠,冯广圣(指导).
老年群体“数字鸿沟”弥合机制的构建——基于适老化的视角[J]
.新媒体研究,2022,8(13):67-69.
被引量:1
10
周裕琼.
当老龄化社会遭遇新媒体挑战 数字代沟与反哺之学术思考[J]
.新闻与写作,2015(12):53-56.
被引量:122
引证文献
1
1
项雨杉.
全媒体时代老年群体的健康传播困境与思考[J]
.新闻研究导刊,2023,14(3):121-12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朱梦雪.
积极老龄化时代新媒体健康传播适老化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24,45(3):42-45.
2
方霞于,张雪燕.
基于老年群体的数字社会健康传播代际传递影响因素[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4,26(2):128-132.
被引量:1
3
邵梦霓,张阳,游永豪,邵显志.
健康中国背景下安徽省老年人群科学健身知识普及策略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7(3):280-286.
1
王弦.
试析传媒受众研究下的“粉丝”文化[J]
.传媒与教育,2015(1):47-49.
2
虞晓骏.
高校学报受众研究初探[J]
.学报编辑论丛,2006(1):267-270.
3
石鹏志.
新媒体时代下纸媒发展路径探索[J]
.传播力研究,2018,2(26):83-84.
被引量:1
4
刘宏.
媒介功能的融合:一个新的视角[J]
.学术前沿,2019(3):54-59.
被引量:9
5
王乐.
东山魁夷风景画的造型特点[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9,0(1):67-69.
6
吴光恒,江红俊,朱志刚.
论媒介引导方式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J]
.人文论谭,2017(1):227-233.
7
孔德颖.
我国高校微博传播力影响因素探析及对策——以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为例[J]
.戏剧之家,2019(15):231-232.
被引量:2
8
卢雨晴,李心月,赵伊涵,陈若琪.
红色电影的文化传播与当代价值研究——基于电影消费者的调查问卷与访谈[J]
.改革与开放,2019(6):122-126.
被引量:1
9
张乐盈.
微视频广告在社交媒体时代的营销策略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4):200-201.
10
吴胜.
新媒体时代提升主持人传播力的策略与思考[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5):66-68.
被引量:4
新闻战线
201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