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西夏时期莫高窟的营建——以供养人画像缺席现象为中心 被引量:9

Construction of Mogao caves in the Tangut period——focusing on the absence of the donors’ portrait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供养人画像是敦煌石窟中最富于历史信息的图像,是洞窟研究的一把钥匙。但是到了西夏时期,洞窟营建发生较大的变化,表达洞窟营建者核心功德观念的供养人画像大大减少,形成一种独特的关键图像缺席的现象。以此现象入手,对敦煌莫高窟西夏时期的洞窟营建做初步的探讨,可以看到,因为西夏统治时期沙州人口的下降,经济的限制,加上莫高窟整体管理的松散,这一时期莫高窟的营建和之前相比出现了颇不相同的局面,大规模井然有序的洞窟营建活动不再有了,以重修、重绘为主要功德形式的洞窟壁画成为时代主流。而在这一时代新格局中,功德主选择了与传统不合的行为,放弃在窟中画像留名的权利,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当与佛教末法思潮、沙州回鹘势力的影响、沙州传统佛教地位的下降、集体功德的可能性、藏传佛教及其图像的传入等有所关联。供养人画像的整体性缺席现象,虽然为我们今天解读西夏时期的莫高窟制造了一定的障碍,但也带来全新的思考。至少,让我们看到了瓜沙地区在面对全新的藏传图像时出现的完全不一样的文化认同和心理的选择,成为敦煌石窟漫长历史中的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值得作深入的思考。
作者 沙武田 Sha Wutian
出处 《西夏学》 CSSCI 2017年第2期101-128,共2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西夏石窟研究”(16ZDA116)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5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