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傩文化小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的傩文化,又称为糯文化或鸾文化,起源于人类的蒙昧时代,在中国的大地上大约活跃了400万史上一类有漫长的发展和流变过程的传统文化现象。在汉代,傩祭是牵动朝野上下的声势浩大的全民性活动。傩的功能可细分为:驱寒、占梦、驱疫等。研究、探讨和保护好傩文化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作者
丁玉莲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出处
《魅力中国》
2009年第A03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傩
傩文化
傩的起源
傩文化的现状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白木.
我国历史悠远的傩文化[J]
.文史春秋,2006(8):51-53.
被引量:3
2
陈跃红.
中华傩文化奇观[J]
.统一论坛,2001(3):57-60.
被引量:1
3
何光岳.
古汉人与傩文化的源流[J]
.学术月刊,1998,30(7):93-100.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6
1
聂太广.
简论贵州傩戏与中国其它戏曲之差别[J]
.怀化学院学报,2013,32(9):1-2.
被引量:1
2
何根海.
中国傩源考论[J]
.池州学院学报,2015,29(4):1-10.
被引量:2
3
何根海.
中国傩的源生与流变考论[J]
.安徽史学,2015(6):56-62.
被引量:6
4
郑艳芳,方立.
中国南丰石邮村古傩与韩国凤山假面舞的起源及表演构成之比较[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5):422-427.
被引量:2
5
赵东.
“汉(漢)”字本源及其文化演变考略[J]
.安康学院学报,2023,35(1):91-94.
6
郑开妍,黄艺平.
乡村振兴背景下桂林百姓傩的传承与重构[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14):102-107.
1
严迪昌.
吴文化雅而清 俗而通[J]
.人民论坛,2000(4):58-59.
被引量:3
2
张昀.
试论庙会的文化价值[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93-95.
被引量:3
3
胡逢祥.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2(1):78-86.
被引量:10
4
李宗桂.
“文化学”建设与文化现代化[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6):15-19.
被引量:10
5
陈跃红.
中华傩文化奇观[J]
.统一论坛,2001(3):57-60.
被引量:1
6
冠礼[J]
.围棋天地,2012(16):17-17.
7
冉懿.
“難”“儺”辨[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5):115-117.
8
颜桂明.
玉雕文化的功能性思考及应用价值[J]
.上海工艺美术,2013(4):56-57.
被引量:1
9
吴昌林.
赣傩演制的文化内涵[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2):230-232.
被引量:5
10
田玉成.
也谈民族民间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兼议当前抢救与保护工作中的一些偏差[J]
.民族大家庭,2004,0(1):47-50.
魅力中国
2009年 第A0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