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闻事件中的“离场介入”现象浅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过去的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现实和时空界域的限制,人们面对新闻事件所能采取的只能是一种'隔岸观火'式间接性阅读。互联网的出现给公众提供了发表言论的平台和直接参与新闻事件的机会。受众'介入'既能起到积极的监督作用,也会让议题扩散、舆论失焦,使新闻的传播产生'偏移',造成新闻反转。所以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弄清'离场介入者'的传播动机、影响,有利于新闻的理性传播和引导网络舆论。
作者
霍少华
机构地区
江西财经大学
出处
《新闻前哨》
2019年第6期63-64,共2页
Press Outpost
关键词
传播学
离场介入
新闻事件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4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任雪芸.
浅析舆论反转现象中网民的离场介入者角色[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4):92-92.
被引量:1
2
张海超.
生产、加工和传播——反转新闻中的离场介入研究[J]
.新闻传播,2018(12):26-27.
被引量:2
3
王金红,林海彬.
互联网与中国社会抗争的离场介入——基于“乌坎事件”的实证分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7-95.
被引量:12
4
刘海龙.
传播中的身体问题与传播研究的未来[J]
.国际新闻界,2018,40(2):37-46.
被引量:228
5
黄敏.
网络舆情事件中网民的心理演变机制研究——以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为例[J]
.传媒,2018(10):94-96.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吴毅.
“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J]
.社会学研究,2007(5):21-45.
被引量:325
2
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09-01.htto://teeh.163.com/special/cnnic32/.
3
徐长福:《意识与异质性》,序言,见《拯救实践》,第一卷,重庆出版社2012年版.
4
《官媒分析乌坎事件舆情:汕尾书记讲话视频公布获好评》,人民网,2012—12—30,http://news.ifeng.corn/main—land/detail_2012_01/04/11744434.shtml.
5
于建嵘:《社会学者眼中的公益》,2013-08-08,http://www.21ccom.net/articles/zgyj/ggzhc/article_2012030655000.3.html.
6
于建嵘.
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1):4-9.
被引量:191
7
王绍光.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J]
.开放时代,2008(2):42-56.
被引量:81
8
董海军.
“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J]
.社会,2008,28(4):34-58.
被引量:260
9
于建嵘.
社会泄愤事件中群体心理研究——对“瓮安事件”发生机制的一种解释[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1):1-5.
被引量:138
10
于建嵘.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6):114-120.
被引量:356
共引文献
241
1
韩莹莹,李宁宁.
搭建“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 推动广州社会治理创新[J]
.中国行政管理,2021(3):152-154.
被引量:4
2
陈子韵,高汝东.
短视频时代汉服文化的身体传播[J]
.新闻传播,2022(10):17-19.
被引量:4
3
申琦,王璐瑜.
当“机器人”成为社会行动者:人机交互关系中的刻板印象[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8(2):37-52.
被引量:40
4
仲昱洁.
消费社会中“网红”带货的身体与媒介使用[J]
.新闻研究导刊,2020,0(5):78-79.
被引量:3
5
张洁凡.
新媒体时代消费景观的视觉符号呈现[J]
.新闻研究导刊,2020,0(5):50-52.
6
高鑫鹏.
媒介化视角下的身体实践研究:基于健身现象的考察[J]
.新媒体研究,2023,9(15):89-94.
7
谢姝.
虚拟共在:云毕业中的互动仪式链逻辑[J]
.新媒体研究,2021(2):80-83.
被引量:2
8
李惠玲.
网络中的“缺席式交往”带来的认知碎片化[J]
.新媒体研究,2020(14):76-77.
9
李岭涛,李皓诺.
全现场:场景转移趋势的诠释与展望[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3):6-9.
被引量:6
10
段鹏,文喆,徐煜.
技术变革视角下5G融媒体的智能转向与价值思考[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2):29-34.
被引量:21
1
张国森.
科学课堂低效提问现象浅析及策略[J]
.信息周刊,2019,0(5):0248-0248.
2
杨剑龙.
梳理与探究:新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我见[J]
.学术月刊,2002,34(3):9-11.
3
王士焕.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反转现象浅析——以重庆公交车坠江案为例[J]
.科技传播,2019,11(8):60-61.
被引量:4
4
刘琨.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社区用户的知识传播行为研究[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4):95-97.
被引量:1
5
纪亚男.
微信谣言的传播动机研究[J]
.青年记者,2019,0(17):10-11.
6
王萌萌,韩双全.
传播运动时的意图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7):31-32.
7
王亚慧.
谈个人真实身份在网络人际传播中的影响[J]
.电视指南,2018,0(6):216-216.
8
张南,路鹏,张新,刘晓延,李鹏程.
大学生校园不良网贷现象浅析[J]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2019,0(2):78-80.
9
陈可嘉,陈琳琳,陈鹏.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网络口碑传播机制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9,21(2):72-79.
被引量:2
10
文炯,刘建姣.
泛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优化控制平台的实现[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8,27(5):17-22.
新闻前哨
201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