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3-58,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3
-
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70页.
-
2霍布豪斯,1999年.《形而上学的国家理论》,商务印书馆.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7年..
共引文献308
-
1鲁品越.哲学主题的历史变迁与当代走向——兼论“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解[J].哲学研究,2004(7):10-15. 被引量:6
-
2刘守芬,余诤.从一元均衡到二元均衡罪刑均衡的系统性考察[J].中外法学,2002,14(2):148-162. 被引量:1
-
3易继明.民法法典化及其限制[J].中外法学,2002,14(4):444-459. 被引量:16
-
4周俊波.论道德品质内外影射集合结构的构成[J].教育评论,2004(3):13-15. 被引量:1
-
5黄克剑.回归“赤子”与祈向“超人”——一种对尼采学说的检讨[J].哲学研究,2004(8):39-47. 被引量:2
-
6唐文明.本真性与原始儒家“为己之学”[J].哲学研究,2002(5):64-70. 被引量:9
-
7杨学功.也谈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兼与俞吾金先生商榷[J].哲学研究,2002(6):24-29. 被引量:17
-
8林喆.论私权保护和公共责任观念的建立[J].政治与法律,2001(6):13-17. 被引量:6
-
9廖申白.公民伦理与儒家伦理[J].哲学研究,2001(11):67-74. 被引量:64
-
10孙永尧.论财政伦理[J].财政研究,2004,20(10):8-1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11
-
1储建国.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1):58-61. 被引量:35
-
2王振林.生产、语言与交往──马克思与哈贝马斯[J].社会科学战线,1999(4):60-65. 被引量:7
-
3唐兴霖.论国家的层次和职能[J].社会主义研究,1999(3):45-49. 被引量:9
-
4汪俊昌.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谈论市民社会[J].浙江学刊,1999(3):48-56. 被引量:13
-
5方朝晖.对90年代市民社会研究的一个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1999(5):19-24. 被引量:42
-
6J.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社会学研究,1999(3):37-38. 被引量:209
-
7傅永军.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述评[J].哲学研究,1999(2):39-45. 被引量:8
-
8盛晓明.哈贝马斯的重构理论及其方法[J].哲学研究,1999(10):37-43. 被引量:15
-
9袁祖社.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发育及其文化价值探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9-103. 被引量:20
-
10陈晏清,王南,李淑梅,阎孟伟,杨桂华.社会哲学的观念——关于社会哲学的对话[J].哲学动态,1998(9):6-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28
-
1王新生.异质性社会的社会和谐何以可能——马克思劳动生产理论视阈下的公共交往与伦理建构[J].学习与探索,2006(2):80-84. 被引量:7
-
2王南湜,王新生.从理想性到现实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之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7(1):43-54. 被引量:37
-
3齐鹏,马勇.从哲学维度看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建构的关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2):94-96.
-
4金延.自由的现实存在的反思——黑格尔社会批判理论评析[J].文史哲,2007(4):47-52. 被引量:1
-
5孙楠.德育变革的社会背景及现代价值立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1):104-107. 被引量:1
-
6李永忠.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逻辑与时代意义[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2):23-26. 被引量:2
-
7郭凤志,胡海波.从政治型到文化型:中国当代德育型态的嬗变路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41-45. 被引量:24
-
8胡云江,欧阳成.市民社会与社会自治的关系及其对中国社会当代启示[J].企业家天地,2007,0(12):210-211.
-
9韩迎春,邹小华.从灌输型到情感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指向[J].湖北社会科学,2009(9):186-189. 被引量:13
-
10伍俊斌.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探析[J].江淮论坛,2009(5):94-9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12
-
1王祎.思政教育实践是德育与心育的统一[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6):17-19. 被引量:1
-
2史蕾.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建设论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0):42-44.
-
3丁文,喀斯木江·麦麦提依明.政社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及社会组织的自治性逻辑——以社会整合理论为分析视角[J].中国农村研究,2023(1):69-90. 被引量:1
-
4朱启友,刘鑫.近年来国内政治学理论若干热点问题研究述略[J].阴山学刊,2007,20(5):73-81.
-
5李新市.社会稳定理论研究如何走向深入[J].大连干部学刊,2007,23(12):16-17.
-
6程关松.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内在机制——以宪政为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08,28(11):155-158. 被引量:2
-
7于光,张澍军.传统德育主体理论的弊端与现代困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56-59. 被引量:5
-
8敬海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新发展[J].理论探讨,2009(1):41-44. 被引量:3
-
9石敦国.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对现代性的政治批判与政治现代性批判[J].思想战线,2009,35(1):112-116. 被引量:1
-
10张明秀,吴世彬.从工具化到人本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诉求的转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47-49. 被引量:12
-
1宁团红.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J].当代思潮,2003(2):56-60. 被引量:1
-
2段玲.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在中国的当代意义[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5):68-68.
-
3武秀伟.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6):77-77.
-
4黑格尔,李文堂(译).《法哲学演讲录》导论[J].世界哲学,2017(3):44-49. 被引量:3
-
5卢红彬,蔡小忠.试论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与超越[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28(2):73-75.
-
6胡兴松.兴旺的哲学家族(二)[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2):59-62.
-
7付小飞.从企业的社会责任看社会伦理秩序的建立[J].考试周刊,2013(22):194-194. 被引量:1
-
8李淼.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到构建和谐社会[J].商业时代,2010(1):4-5.
-
9时宜.哲学与法学的关系[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10):88-88. 被引量:1
-
10任(日岂).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评析[J].理论建设,1996,12(3):22-26.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