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犯罪观念形象的斗争与沟通
出处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1-660,共20页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二级参考文献18
-
1张明楷.受贿罪的共犯[J].法学研究,2002,24(1):34-51. 被引量:79
-
2[日]前田雅英.《刑法各论讲义》[M].东京大学出版会,1999年第3版.第34页.
-
3[日]西田典之.《刑法各论》[M].弘文堂,1999年版.第173页.
-
4[英]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 王明毅 冯兴元等译.《通往奴役之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2-84页.
-
5[德]ClausRoxin 吴丽琪译.《德国刑事诉讼法》[M].三民书局,1998年版.第616页.
-
6[日]团藤重光.《法学的基础》[M].有斐阁,1996年版.第357页.
-
7没有任何法律根据而拘留、逮捕他人的行为,不在超期羁押之列.刑事诉讼中还严重存在将特别规定适用于普通情形的现象:例如,并非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却将对其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延长至30日;案情并非复杂,却将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延长1个月甚至2个月.此外,刑事诉讼中还存在以羁押方式实行监视居住的现象.这些现象也违反刑事诉讼法,但不属于本文所说的超期羁押.
-
8[日]曾根威彦:《量刑基准》,[日]西原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法律出版社、日本成文堂1997年版,第150页.
-
9当然,笔者绝对不会低估将无罪错判有罪的危害性,更不会赞成将无罪错判有罪.
-
10参见拙著:《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以下.
共引文献44
-
1马荣春.论罪刑法定原则的安定性[J].金陵法律评论,2012(2):61-80. 被引量:1
-
2陈洪兵,陈洪兵.试析非法拘禁罪的疑难问题[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18(1):101-104. 被引量:4
-
3李波.关于走私固体废物罪修正问题的探讨——兼论刑法修正的协调性[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7-69.
-
4焦占营.从超期羁押现象看羁押制度的缺陷[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74-77. 被引量:2
-
5毛玮,胡汝为.论侦查违法行为的性质[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2):80-84. 被引量:1
-
6赵志涛.超期羁押责任追究探析[J].人民检察,2005(11S):56-58. 被引量:1
-
7孟伟.论脱逃罪的主体[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5):58-61. 被引量:3
-
8周菊兰.模糊立法语言的语义学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20(4):108-116. 被引量:12
-
9仝其宪.反思与检讨:明确性原则[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6(6):38-40.
-
10杨剑波,杨胜强.超期羁押责任追究问题研究[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6,18(3):41-43.
-
1马其家.更新犯罪观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J].宁夏社会科学,1994(2):85-89.
-
2曹赞刚.网络犯罪及其防治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07(10):165-165. 被引量:1
-
3李军,王金玉.试析网络犯罪及其防治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82-84.
-
4李林,张一薇.我国犯罪分类研究——简评持有型犯罪的犯罪分类[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5):44-47.
-
5郭建安.预防犯罪:中外理念之差异[J].河北科技大学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1,1(1):11-19.
-
6胡雨润.恢复性司法的思想基础研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18):115-116.
-
7李锡海.文化传播与犯罪[J].山东社会科学,2005(8):37-41. 被引量:3
-
8韩玲.共同过失犯罪观念之破与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2):110-116. 被引量:2
-
9颜毅.严惩环境污染犯罪观念之反思[J].污染防治技术,2011,24(5):54-57.
-
10郑丽萍.轻罪重罪之法定界分[J].中国法学,2013(2):128-138. 被引量: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