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2期99-102,共4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6
-
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
-
2王广谦.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分析[J].金融研究,2002(5):47-56. 被引量:94
-
3[美]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
4王爱俭.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J].金融研究,2002(7):69-75. 被引量:26
-
5http://www.cei.gov.cn/
-
6.《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M].国家统计局,1999年..
二级参考文献11
-
1洪崎.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7..
-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
3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1968:《金融结构与发展》(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4米什金.1995:《货币金融学》(中译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5黄选.1997:《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6中国金融学会.《中国金融年鉴》(2000).
-
7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01,(1).
-
8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年报.
-
9中国证监会.《2001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百家出版社.
-
10陈子季.金融创新的宏观效应分析[J].金融研究,2000(5):20-28. 被引量:47
共引文献133
-
1贾辉艳.金融结构与金融监管结构相关性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39):51-57. 被引量:3
-
2李薇.中国农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13(S1):77-81. 被引量:2
-
3汪洋溢,王航,朱敢.中国股票发行市场结构与成长性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6):43-47. 被引量:2
-
4周昆云.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民族平等的构想与追求[J].广西民族研究,2000(4):1-7. 被引量:4
-
5李健,贾玉革.金融结构的评价标准与分析指标研究[J].金融研究,2005(4):57-67. 被引量:67
-
6马长有.中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5(3):55-60. 被引量:19
-
7刘启栋.中国农业必须突破规模的瓶颈[J].调研世界,2005(5):21-23. 被引量:3
-
8欧阳瑞.浅析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J].武汉金融,2005(8):19-20.
-
9彭昱,李鸣秋.中国金融结构发展路径的偏好性探究[J].商业研究,2005(18):121-124.
-
10李星华,谢沛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金融资产结构优化[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7(4):34-3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5
-
1杨亚平,成达建.技术进步对深圳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与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7):96-98. 被引量:7
-
2崔占峰.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因子分离测算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5(1):16-20. 被引量:10
-
3吴小玲,王锦功.科技进步作用的测算方法与实证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42(2):40-46. 被引量:9
-
4J·弗雷德·威斯通 唐旭等(译).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5赵增耀.资本市场与资本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
6M·布来尔.所有权与控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
7方竹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兼与张维迎博士商榷[J].经济研究,1997,32(6):36-40. 被引量:633
-
8刘小玄.转轨经济中的企业主权模式[J].经济研究,1997,32(7):46-54. 被引量:31
-
9王文博,陈昌兵,徐海燕.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2,24(2):33-37. 被引量:95
-
10陈清华,樊瑛,方福康.Denison因素分析法和中国经济增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4):486-490.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6
-
1翟纯红,郝家龙.区域科技发展状况评价的计量模型研究[J].经济问题,2008(1):56-58. 被引量:2
-
2王喜莲,张金锁.技术进步对煤炭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9,29(1):92-95. 被引量:8
-
3薛霏,王万清,高明明.基于TMS320VC5409 DSP的指纹识别系统[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5,7(12):80-82.
-
4张建辉.中西方企业并购动因比较[J].特区经济,2006(5):143-144. 被引量:8
-
5刘志亭,张敏.科技进步对青岛市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49-55. 被引量:7
-
6张明林.江西省民营经济发展路径实证分析——基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7):108-110. 被引量:1
-
7石水平,石本仁.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动机及其特征[J].当代经济科学,2007,29(4):72-82. 被引量:9
-
8吴孝芹.国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12):56-58. 被引量:2
-
9裴旭东.我国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测算[J].商业时代,2008(2):7-8. 被引量:13
-
10王春杰.青岛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4):205-207. 被引量:2
-
1石齐平.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吗?[J].世纪行,2004,0(7):39-39.
-
2袁易明.科技产业化对体制的三大要求[J].经济研究参考,1999(96):30-39. 被引量:1
-
3科技部提倡发展技术市场要有创新[J].化工管理,2003(10):17-17.
-
4金励勤,钱晓鸣,等.名家纵论知识产权[J].中国名牌,2002(4):14-18.
-
5吴英旗.浅谈技术产权、公平竞争与建设创新型国家[J].商业时代,2010(11):15-15.
-
6郑宁.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 推动技术转移快速发展[J].江苏科技信息,2009(4):24-26. 被引量:4
-
7吴敏良,李先维.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株潭区域科技创新机制构建[J].经济师,2013(10):168-169.
-
8上海经济要闻[J].上海工业,2004(10):48-48.
-
9厉言.首家专业性风险投资从这里起步[J].华东科技,2002(2):44-45.
-
10罗福凯.技术资本的产权特征与技术进步路径分析[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12):15-17.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