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18,共15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同被引文献121
-
1张典.《虚无的边界——鲁迅〈野草〉研究》(博士学位论文)[J].当代作家评论,2001(3):70-71. 被引量:1
-
2黄健.价值重构:取向与差异——论鲁迅与新儒家在现代价值观建构上的本质区别[J].鲁迅研究月刊,2001(6):14-23. 被引量:3
-
3沈庆利.黑暗时代的双刃剑——试论鲁迅的农民战争观[J].鲁迅研究月刊,2001(6):24-31. 被引量:2
-
4朱寿桐.《呐喊》:叙事的变焦[J].鲁迅研究月刊,2001(6):32-37. 被引量:2
-
5张箭飞.鲁迅小说的音乐式分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1):43-71. 被引量:8
-
6李福兴.《野草》的生命体验及哲学意蕴[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6):54-57. 被引量:2
-
7耿占春.自传式的理论写作[J].山花,2005(10):129-135. 被引量:1
-
8闵乐晓.现代意识的孤独与升跃——关于鲁迅《野草》的文化哲学报告[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6(3):61-65. 被引量:3
-
9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9(3):20-35. 被引量:89
-
10胡炳光.“打打边鼓”与“洗手不作”——谈鲁迅和新诗的关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8(1):33-3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0
-
1周楷棋.《失掉的好地狱》与鲁迅“复仇精神”的重生[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2):96-111.
-
2李光荣.汪曾祺在昆明若园巷考述[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3):112-120. 被引量:3
-
3李金燕.从“碰壁”到“破壁”:鲁迅独特的心理遭遇与体验[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2):116-133.
-
4李良.“后五四”时期革命认同下的抵抗话语——现代中国“语丝体”散文主体话语形态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4):39-43. 被引量:2
-
5王玉宝.从文化启蒙到社会革命——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及其思想转向[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4):51-54.
-
6宋剑华,王苹.“热风”与“寒气”——从杂文看鲁迅早期思想的复杂性与矛盾性[J].鲁迅研究月刊,2014(4):4-16. 被引量:6
-
7夏伟.“左倾鲁迅”文学角色衰变释证——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的一个解读角度[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3(2):95-104. 被引量:2
-
8刘迎.文学史写作的严谨性问题——以《许子东现代文学课》中的鲁迅章节为例[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0(1):12-14.
-
9黄英豪,魏巍.《“音乐”?》论争的缘由——兼论鲁迅对新诗现实维度的构建路径[J].鲁迅研究月刊,2022(6):83-92.
-
10姜振昌,王世炎,王寒.新世纪鲁迅研究综述[J].东岳论丛,2003,24(3):29-3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6
-
1黄恩恩.论鲁迅“责编自觉”时期下的自编杂感集[J].上海鲁迅研究,2019,0(3):126-137.
-
2黄萍.超越想象的探险 趋于艺术的灵魂——论《故事新编》的艺术追求及其特征[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5):102-104.
-
3李良.现代中国语丝体散文的主体话语形态[J].学海,2010(6):138-142. 被引量:2
-
4赵井春.《故事新编》的文类性质、创作方法、意义与文学本体阐释[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2):53-59.
-
5李良.实现知识分子心灵自审的雍容话语——现代中国“语丝体”散文主体话语形态论之三[J].中国文学研究,2014(1):87-90.
-
6崔云伟,刘增人.2014年鲁迅研究述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2):113-120. 被引量:1
-
7崔云伟,魏丽.2014年鲁迅作品研究中的几个亮点[J].泰山学院学报,2015,37(4):96-102.
-
8姜振昌,薛淼,陶秋红.2014年中国鲁迅研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5(4):27-37.
-
9宋剑华.《鲁迅回忆录》中的几个疑问[J].广东社会科学,2016(6):168-174.
-
10梁建先.惨怛之呼——论1924-1927年病中鲁迅的心境与创作[J].鲁迅研究月刊,2016(12):9-16. 被引量:4
-
1陈漱渝.为鲁迅晚年一辩[J].科技文萃,2000(9):24-26.
-
2孔祥宇.现代评论派与1920年代的中国民众运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2):67-71.
-
3陈濑渝.鲁讯·周作人·胡适[J].吉首大学学报,1995,16(1):21-31. 被引量:2
-
4徐延平,徐龙梅.鲁迅和南京[J].江苏地方志,2003(4):52-53.
-
5潘磊.略论延安的鲁迅纪念活动[J].鲁迅研究月刊,2005(2):29-35. 被引量:5
-
6纪维周.鲁迅“抄袭”公案真相[J].世纪,2004,0(6):16-17. 被引量:1
-
7散木.三兄弟的遗嘱和做了“官”的鲁迅弟弟[J].社会科学论坛,2002(9):63-65.
-
8陈先初.重评现代评论派[J].近代史研究,1989(4):169-185.
-
9绿波.鲁讯与安全[J].江苏劳动保护,2005(11):29-29.
-
10北冈正子,靳丛林.鲁迅与弘文学院学生“退学”事件(上)[J].鲁迅研究月刊,2002(11):38-51.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