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教师》
2003年第7期5-7,共3页
Teacher’s Journal
同被引文献10
-
1陈家斌.论中小学教师研究的特征及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6):53-55. 被引量:10
-
2袁锐锷,易轶.试析NBPTS优秀教师认定的标准与程序[J].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2):71-75. 被引量:16
-
3劳凯声.教育研究中的学术训练[J].教育情报参考,2004(10):6-7. 被引量:1
-
4宋明钧.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举[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7):74-78. 被引量:78
-
5劳凯声.寻觅新的表达的可能性--兼评《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0年6月14日.
-
6石中英.准备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J].中国教师,2008(23):5-6. 被引量:32
-
7周仕荣,陈跃辉.教师作为研究者参与研究的再思考[J].教育评论,2010(2):64-67. 被引量:2
-
8王东杰,方彤.英国“卓越教师计划”研究——兼谈对我国“国培计划”的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8):62-64. 被引量:9
-
9劳凯声.教育学与教育研究刍议[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14(1):13-15. 被引量:7
-
10劳凯声.中国教育学研究的问题转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学发展的新生长点[J].教育研究,2004,25(4):17-21. 被引量:62
二级引证文献80
-
1周秋华,洪瑶琪.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探索与实践[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41-46. 被引量:1
-
2鞠法胜.我国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的历史、困境与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5):78-84. 被引量:9
-
3劳凯声.教育学与教育研究刍议[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14(1):13-15. 被引量:7
-
4葛操,田峥.中小学卓越教师的培养机制及实践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8):42-44. 被引量:3
-
5袁声莉,洪早清.职业·事业·生命:教师执教境界新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6):68-72. 被引量:1
-
6陈莉欣.小学卓越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5,28(2):18-20. 被引量:6
-
7马慧.卓越信息技术教师校内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0):93-95. 被引量:2
-
8李茂森,王志林.批判性思维培育与教育类课程教学改革[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7(6):13-17.
-
9左岚.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基于卓越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型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1):39-47. 被引量:17
-
10杨晓,崔德坤.“卓越教师”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3):9-12. 被引量:29
-
1张贤华.执绘爱的彩笔 成就细节的完美[J].辅导员(中下旬)(教学版),2011(18):21-21.
-
2张乐.一花独放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参与率[J].教师,2015,0(28):22-22.
-
3陈智慧.帮助教师成为职业读书人[J].人民教育,2016(10):74-76.
-
4教育微博圈[J].教育,2016,0(41):11-11.
-
5沈鹃.民工子女的阅读教学,要自然渐进[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3):44-45.
-
6王君.以经典阅读为纲,建设学生高品位的阅读生活——以班级《论语》阅读为例说明[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8(2):7-9. 被引量:7
-
7余胜泉,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J].中国远程教育,1999(6):19-23. 被引量:34
-
8李进.上海高校虚拟图书馆的建设[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1998,8(3):1-2.
-
9傅维学.甲骨书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
-
10郭庆.甲骨书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