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伦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19
Review of and Comments on the Studies of Virtue Ethics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19,36,共4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20
-
1龚群.回归共同体主义与拯救德性——现代德性伦理学评介[J].哲学动态,1998(6):44-46. 被引量:11
-
2应奇.正义还是德性——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之争的一个侧面[J].哲学动态,2000,(2).
-
3郑婷,赵刚.朝向正义与德性——奥尼尔论正义与德性的统一[J].国外社会科学,2002(5):90-93. 被引量:5
-
4万俊人.儒家美德伦理及其与麦金太尔之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视差[J].中国学术,2001,3(2):151-181. 被引量:6
-
5肖士英.现代德性准则立足点与结构的反思──麦金太尔现代德性准则观批判与重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4):59-66. 被引量:4
-
6杨国荣.道德系统中的德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0,(3).
-
7陈根法.论德性的意义和价值[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3):104-107. 被引量:36
-
8成中英,吴蓄芳.论东方德行伦理和西方权利伦理的结合——人性和理性结合的道德正当性:权利与德行的相互印证[J].浙江学刊,2002(5):18-30. 被引量:9
-
9戴兆国.德性伦理何以可能[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18(1):47-52. 被引量:3
-
10聂沉香.制度与德性的双重呼唤[J].社会科学家,2002,17(2):76-79.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60
-
1李秋零.康德论人性根本恶及人的改恶向善[J].哲学研究,1997(1):28-33. 被引量:33
-
2读者园地答读者问[J].科技与国力,2001(9):89-89. 被引量:2
-
3麦金太尔 龚群等(译).德性之后[M].中国科学出版社,1995.277.
-
4肖士英.道德冷漠感与制度性道德关怀[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1):29-36.
-
5[美]麦金太尔著 龚群 戴扬毅译.德性之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p,31.
-
6.《孟子·离娄下》[M].,..
-
7《论语·雍也》,中华书局1983年版
-
8亚里士多德 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18.
-
9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19.
-
10[德]康德著 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7页.
共引文献156
-
1谷欣然,钱晨,晁罡.德礼相辅:基于超家族主义的本土企业新型伦理机制研究[J].管理学季刊,2024,9(1):79-102.
-
2陈富国,陈付龙.论伦理视角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110-114. 被引量:2
-
3赵红全.中国道德制度的现代转型研究述评[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2):46-50.
-
4朱尧耿,贺志敏.论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观及其当代意义[J].华章(初中读写),2007(6).
-
5金明华.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更新发展的条件[J].探求,2001(1):58-59.
-
6杨豹.德性伦理复兴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2):49-53. 被引量:3
-
7柳立敏,张澍军.探析激活德性修养理性自觉的机制和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2013(23):44-47.
-
8尧新瑜.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面临的理论整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8):52-55. 被引量:4
-
9于洪卿.论德性价值的内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11):23-25.
-
10周帼.论司法公正的伦理构建[J].三江高教,2012,0(1):62-67.
同被引文献163
-
1吴士健,孙专专,刘新民,周忠宝.家长式领导有助于员工利他行为吗?——基于中国情境的多重中介效应研究[J].管理评论,2020,0(2):205-217. 被引量:20
-
2王雁飞,郭湘莹,朱瑜.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的组织德性对挑战型组织公民行为影响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20,0(1):50-57. 被引量:12
-
3张维迎,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2,37(10):59-70. 被引量:982
-
4李义天.美德伦理学:核心概念与主要任务——从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视角看[J].唐都学刊,2009,25(1):55-59. 被引量:7
-
5杨淑萍.论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内在原因[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4):118-120. 被引量:19
-
6余晓菊.制度的德性——论企业伦理在企业制度建设中的灵魂性作用[J].伦理学研究,2012(3):84-88. 被引量:4
-
7吕耀怀,刘爱龙.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J].道德与文明,1999(2):34-36. 被引量:23
-
8王琴.论关心个人利益和反对个人主义[J].江淮论坛,1986(2):48-52. 被引量:2
-
9张琦.日本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思考[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8(3):34-37. 被引量:9
-
10罗国杰.论道德境界[J].哲学研究,1981(3):3-8. 被引量:9
引证文献19
-
1谷欣然,钱晨,晁罡.德礼相辅:基于超家族主义的本土企业新型伦理机制研究[J].管理学季刊,2024,9(1):79-102.
-
2王婷,史慧明.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基本伦理定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3(17):81-85. 被引量:9
-
3曹霞.追寻美德——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归与反思[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S2):37-39. 被引量:2
-
4罗明星.论道德教育的协调性[J].江汉论坛,2005(9):132-136. 被引量:5
-
5李耀宗.当代伦理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对成人德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5(6):37-39.
-
6李彬,崔立勇.经济转轨背景下的道德话题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与伦理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35(6):39-44.
-
7任兰香.发掘“知”,践履“行”——试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28(2):142-146. 被引量:1
-
8徐新平.中国传统的记者德性伦理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34-39. 被引量:1
-
9陈庆超.德性的式微与回归[J].道德与文明,2008(2):40-43. 被引量:7
-
10唐鸿.从分歧到共融: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之间的理性架构[J].前沿,2011(4):52-55.
二级引证文献42
-
1谷欣然,钱晨,晁罡.德礼相辅:基于超家族主义的本土企业新型伦理机制研究[J].管理学季刊,2024,9(1):79-102.
-
2任兰香.发掘“知”,践履“行”——试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28(2):142-146. 被引量:1
-
3程建军,叶方兴.德性伦理视域中的伪善[J].南京社会科学,2008(12):17-23. 被引量:7
-
4王嫒萍.多元文化视域下学校公民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10):141-144. 被引量:2
-
5唐鸿.从分歧到共融: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之间的理性架构[J].前沿,2011(4):52-55.
-
6唐鸿.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从分歧到共融[J].思想理论教育,2011(5):25-29. 被引量:1
-
7刘鑫.论古希腊与中国儒家伦理德性主张的异同[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3):27-29.
-
8梁爱蕴.道德智慧:德性的标尺[J].理论与改革,2012(1):117-119. 被引量:1
-
9华兴夏.价值观多元化视野中的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J].阅江学刊,2012,4(1):54-58. 被引量:6
-
10梁爱蕴.论道德智慧与德性的辩证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47-49. 被引量:1
-
1陈瑾.理解亚里士多德“德性”概念的五个维度[J].莆田学院学报,2008,15(1):5-9.
-
2沈顺福.儒家德性伦理学批判[J].东岳论丛,2001,22(1):108-110. 被引量:3
-
3姚大志.语言哲学的终结?[J].哲学研究,2000(7):27-32. 被引量:9
-
4姚大志.朝向二十一世纪的西方哲学[J].浙江学刊,2002(1):53-61. 被引量:6
-
5张传有.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现代德性伦理学的建构[J].社会科学,2009(7):115-118. 被引量:5
-
6张盾.辩证法与当代哲学的命运——评阿多诺对辩证法的重新诠释[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4):5-12. 被引量:11
-
7龚群.回归共同体主义与拯救德性——现代德性伦理学评介[J].哲学动态,1998(6):44-46. 被引量:11
-
8王今一.现代德性伦理学何以可能——对安斯库姆《现代道德哲学》的解析与引申[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7-12. 被引量:6
-
9包玉山,白雪晖.哈贝马斯话语语境中的理想社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6):11-14.
-
10马万东.第二自然研究的四种进路[J].现代哲学,2012(5):16-2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