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杜威“生长目的”论与罗杰斯“自我实现目的”论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比较杜威和罗杰斯的教育目的观,对发展我国的教育目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如教育目的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应协调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等。
作者
刘黎明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
出处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03年第4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杜威
“生长目的”论
教育目的观
罗杰斯
“自我实现目的”论
教育思想史
美国
分类号
G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
1
张卉.
哲学与教育学互动关系视角下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体系再审视[J]
.全球教育展望,2021,50(6):39-49.
被引量:5
2
颜雪梅,崔世泉.
再论教育的起点与终点——兼析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教育功能之关系[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9S):25-27.
被引量:8
3
彭正梅.
教育的自身逻辑——德国教育学家本纳教授访谈[J]
.全球教育展望,2009,38(11):8-14.
被引量:7
4
彭正梅.
德国教化思想研究[J]
.教育学报,2010,6(2):8-15.
被引量:24
5
杜成宪.
以“学”为核心的教育话语体系——从语言文字的视角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学”现象[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8(3):75-80.
被引量:49
6
叶澜,底特利希·本纳.
中德学者关于教育学问题的一次对话——“生命·实践”教育学系列论著编委会与本纳教授的座谈会[J]
.基础教育,2011,8(1):5-13.
被引量:16
7
孙元涛.
人的“可塑性”与教育——从赫尔巴特到本纳[J]
.全球教育展望,2011,40(10):37-42.
被引量:9
8
张淑妹,李萍.
杜威“教育无目的”概念的澄清[J]
.现代大学教育,2018,0(6):28-36.
被引量:6
9
李远芳,高志敏.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成人教育比较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19(2):21-23.
被引量:7
10
张艳霞,朱成科.
论解放教育学的逻辑——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的再解读[J]
.现代教育科学,2017(3):116-11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李伟,黄艺,陈若昉.
论本纳的教育实践终结性思想[J]
.全球教育展望,2024,53(1):16-29.
1
尤江斌,孙艳辉.
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几点理论思考[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6,0(3):11-15.
被引量:2
2
邱德明.
浅析杜威的教育目的理论[J]
.文教资料,2006(11):37-38.
3
唐荣德.
试论我国教育目的研究中常见的问题[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3(9):32-35.
被引量:1
4
董文军.
教育目的的理想与实践的“背离”及协调[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14(3):13-15.
被引量:2
5
靳希斌.
教育目的理论的阐释与实施[J]
.教育评论,1990(6):1-5.
被引量:1
6
陈化育.
毛泽东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2(3):85-88.
7
于泽凡.
教育目的论的文化背景——以自然主义、人文主义、科学主义、永恒主义为例[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5):77-80.
8
蔡国春.
我国教育目的理论的若干实践范畴探讨[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10):1-4.
被引量:2
9
王友明,李岩.
赫尔巴特教育目的理论探本及现实启益[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83-84.
10
丁静.
试论近代西方教育目的论的主要分歧——兼论我国教育目的理论的构建[J]
.教育导刊(上半月),1993,0(10):8-12.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