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2-93,共2页
Liaoning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5
-
1谭志丽.浅析体育与人的社会化[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S1):131-133. 被引量:3
-
2彭贵川.论大学生社会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S2):156-159. 被引量:7
-
3马爱国.体育与竞争意识的社会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1):24-26. 被引量:20
-
4常毅臣,温波.人的社会化与体育功能的扩展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6(4):127-129. 被引量:12
-
5韩鹏伟.论体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J].科技信息,2010(23):151-151. 被引量:3
-
6齐栋,张柳云,王港.从人的社会化过程谈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2):90-93. 被引量:11
-
7李雁冰.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J].吉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21(1):29-30. 被引量:1
-
8李帆,甘世斌.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0(3):38-40. 被引量:13
-
9芦金峰,王玉滇.试论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4):4-5. 被引量:14
-
10龙海平.学生社团组织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2(5):33-34.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12
-
1王传友.论高校体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化[J].中国轻工教育,2008,11(2):20-22. 被引量:2
-
2李树旺.社会学视野中我国学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介入[J].体育学刊,2008,15(8):26-28. 被引量:13
-
3杨军,朱明江.论高校体育文化和人的社会化[J].考试周刊,2010(43):137-138. 被引量:2
-
4黄梅,李昌颂.从六维度谈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6(5):52-54.
-
5张和,和立新,丁文,王智慧,刘治国.自我同一与社会化促进: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14,35(3):10-13. 被引量:4
-
6郭权.高校体育与大学生社会理性的社会学透视[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3):107-109. 被引量:3
-
7龙海平.学生社团组织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2(5):33-34. 被引量:18
-
8浑涛.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学校体育教育价值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2):46-47.
-
9王振宇.刍议高中体育特长生社会理性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0):123-126.
-
10张晓龙.基于大学生社会化中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的有效路径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160-161.
-
1品质是不变的追求专访迪拜公开赛首席执行官[J].网球大师,2017,0(4):78-79.
-
2米切尔.福特,卢南.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J].体育文化导刊,1990(2):59-59.
-
3景观.论人体美的重要因素——姿态美[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15(z2):171-172.
-
4佚名.《新闻联播》出错以后[J].党政论坛,2011(12):54-55.
-
5杨景贤.“塑造自己的风格”——国奥队庄毅访谈录[J].体育博览,1995(12):14-15.
-
6刘德佩.略论体育与人的社会化[J].体育科学,1990,11(5):17-19. 被引量:1
-
7李力研.从生物人到社会人——学校体育功能新议[J].中国学校体育,1989(3):61-62.
-
8杨慧.关于体育与人的社会化思考[J].考试周刊,2007(45):156-156. 被引量:1
-
9郑颖慧.浅谈大学生运动参与意识[J].运动,2009(2):123-124. 被引量:2
-
10牛兴华,李树怡,苏连勇.关于体育社会学发展情况综述[J].福建体育科技,1996,15(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