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二重性结构与反思的抽象社会——从吉登斯的结构理论看“人本主义”的发展可能
出处
《活力》
2003年第12期56-58,共3页
Vitality
-
1王建华.学者、公民与好人[J].教育科学文摘,2013,32(6):4-6.
-
2钟莉.中国传统社会契约与秩序之间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12):31-35. 被引量:5
-
3高峰.反思现代社会——兼评李猛《论抽象社会》[J].天府新论,2005(S1):13-14.
-
4李猛.论抽象社会[J].社会学研究,1999(1):3-30. 被引量:174
-
5赵孟营.组织格局:抽象社会中的社会组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7-134. 被引量:4
-
6祁忠武.日本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20(2):41-43.
-
7渠敬东.涂尔干的遗产:现代社会及其可能性[J].社会学研究,1999(1):31-51. 被引量:103
-
8孙帅.神圣社会下的现代人--论涂尔干思想中个体与社会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8(4):76-100. 被引量:42
-
9张绍麒.试论语词符号的二重性结构——兼评索绪尔关于区分语言和言语的观点的得与失[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19-28.
-
10李建国.试论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三种形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23-27.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