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0-150,共1页
Guizhou Ethnic Studies
同被引文献47
-
1范三畏.伏羲虎图腾与中国文化[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1):11-18. 被引量:7
-
2曲木铁西.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9,10(2):43-48. 被引量:8
-
3费孝通.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J].文艺研究,1999(1):6-9. 被引量:175
-
4李绍明.关于凉山彝族来源问题[J].思想战线,1978,4(5):64-70. 被引量:10
-
5王清华.哈尼族的迁徙与社会发展──哈尼族迁徙史诗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1995(5):70-77. 被引量:14
-
6吴存浩.中国农耕文化形成试论[J].东岳论丛,1993,14(3):74-79. 被引量:10
-
7于一.白马藏族“十二相”考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3(6):90-92. 被引量:10
-
8何光岳.龙图腾在炎黄族团的崇高地位[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4(2):13-18. 被引量:4
-
9张建昌.氐族的兴衰及其活动范围[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10(4):54-63. 被引量:3
-
10武文.洪水神话与龙图腾民族文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7(4):49-5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3
-
1王娇,凡建秋.㑇舞面具在文创设计中的视觉表现研究[J].工业设计研究,2023(1):25-31.
-
2黎开维.中国农耕文化的民族性传承在动漫领域中的开发应用方法探究[J].参花(下),2013,0(11):51-51.
-
3余永红.陇南白马藏族的“目文化”造型符号研究[J].文化学刊,2012(3):117-123. 被引量:3
-
4邓亚楠.白马藏族傩舞传统装饰图形设计构成规律解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3):120-124. 被引量:3
-
5刘锦.白马藏人傩舞研究现状与问题[J].黄河之声,2016(1):112-112.
-
6莫超.白马人文化研究述评[J].甘肃社会科学,2017(2):224-228. 被引量:3
-
7王朕思.白马藏族十二相面具舞的社会功能及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155-158.
-
8张犇.论民族造物艺术研究范式的构建[J].工业工程设计,2020,2(4):1-8. 被引量:8
-
9王钰双,胡蕾.傩面具的艺术视觉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转换与应用[J].设计,2020,33(19):19-21. 被引量:4
-
10王艳.新时期白马人研究评述与展望[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6):3-9. 被引量:1
-
1王继起.有代表性的两部彝文古籍的整理与翻译——以《西南彝志》与《彝族源流》为例[J].贵州民族宗教,2008(4):25-29.
-
2冯利.《西南彝志》的宇宙观试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2(1):35-38. 被引量:1
-
3李卿.大方普底中寨彝族陈氏与水安氏的历史关系辨析——兼评《大定府志》的有关讹误[J].毕节师专学报,1996,20(3):66-70. 被引量:1
-
4李卿.从《彝族源流》再论夜郎国族属问题[J].贵州文史丛刊,1993(3):8-14. 被引量:1
-
5陈文兴.彝族六祖分支的洛邑山高地在东川[J].今日民族,2011(9):47-51.
-
6王明贵.《西南彝志》关于马的科技与文明记述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1):139-146. 被引量:1
-
7王子尧.中国古夷人史迹与三星堆文化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17-122. 被引量:3
-
8王明贵,李平凡.彝族英雄神王支嘎阿鲁“成长”史(上)[J].乌蒙论坛,2008,0(1):61-6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