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李大钊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被引量:
12
Li Dazhao and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李大钊在 2 0世纪 2 0年代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进行了许多研究 ,对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进行了探索 ;特别是他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中华民族革命史、中国近代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 ,较为深入 ,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 ,奠定了以后 (特别是 3 0年代 )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础。
作者
吴汉全
机构地区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4-179,共26页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关键词
李大钊
中国
近代史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
分类号
K2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348
同被引文献
137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42
参考文献
35
1
尹祥霞.
李大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研究[J]
.史学史研究,1995(2):17-22.
被引量:2
2
杜蒸民.《李大钊的中国近代史观》[J].李大钊研究,1997.
3
《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国际少年日纪念会”上的演讲》,《李大钊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5页.
4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李大钊文集》,第3卷,第143—144页.
5
《狱中自述》,《李大钊文集》,第5卷,第235页.
6
《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李大钊文集》,第4卷,第369页.
7
《在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报告》,《李大钊文集》,第5卷,第1页.
8
《中国最近之政变》,《李大钊文集》,第5卷,第7页.
9
《在莫斯科大剧院“不许干涉中国协会”组织的大会上的演讲》,《李大钊文集》,第5卷,第12页.
10
《就中国现状答记者问》,《李大钊文集》,第4卷,第327页.
共引文献
348
1
李爱华.
苏共蜕变的历史教训[J]
.政治学研究,2004(2):16-25.
2
林尚立.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与战略探讨[J]
.政治学研究,2004(2):34-41.
被引量:9
3
吴茜.
经济全球化与西方民主制度危机[J]
.理论与改革,2001(6):15-18.
被引量:3
4
纪玉祥.
党的十六大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
.政治学研究,2002(4):1-7.
被引量:1
5
刘德厚.
关于“社会政治”与“走向社会政治”(下)——对一个解读中国政治进程基本概念的探索[J]
.政治学研究,2002(4):44-50.
6
袁辉初.
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三种模态[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2):7-12.
被引量:2
7
曾良盛.
可取的诉求 还是乌托邦——托尼的社会民主主义人本理念述评[J]
.求索,2004(10):59-62.
8
何贻纶.
国家安全观刍议[J]
.政治学研究,2004(3):117-124.
被引量:18
9
黄志斌,骆徽.
关于实现经济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思考[J]
.理论前沿,2005(1):34-35.
被引量:2
10
李铁映.
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J]
.社会科学战线,2005(1):1-7.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137
1
文君.
论陈独秀对中国近代史若干问题的认识[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6(3):59-64.
被引量:1
2
蒋大椿.
21世纪史学理论研究断想[J]
.史学理论研究,2000(1):10-12.
被引量:9
3
杨尚昆.
延安岁月[J]
.百年潮,2001(9):11-21.
被引量:2
4
王丰.
宋美龄因小失大[J]
.百年潮,2003(5):73-73.
被引量:1
5
胡绳.
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J]
.历史研究,1954(1):5-15.
被引量:49
6
岸本美绪,底艳,赵世瑜.
崇祯十七年的江南社会与关于北京的信息[J]
.清史研究,1999(2):25-32.
被引量:15
7
蒋大椿.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领域理论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1999(4):14-23.
被引量:10
8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荣获“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94-94.
被引量:2
9
虞和平.
50年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J]
.近代史研究,1999(5):47-70.
被引量:26
10
张振.
“二十一条”不是条约──评《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选编与介绍》[J]
.近代史研究,1999(3):5-1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2
1
赵世瑜.
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J]
.河北学刊,2005,25(1):62-70.
被引量:18
2
吴汉全.
陈独秀与中国近代史研究[J]
.安徽史学,2006(3):87-96.
被引量:1
3
吴汉全.
近10年李大钊研究的进展及相关问题的讨论[J]
.近代史研究,2006(4):146-157.
被引量:4
4
李丹阳,刘建一.
“可能”与“可能性”:关于历史事实认识与表述的思考——对一种史学观的质疑[J]
.学术界,2006(4):104-121.
被引量:3
5
曾业英.
《近代史研究》三十年之路与未来走向[J]
.近代史研究,2009(5):22-42.
被引量:3
6
陈红民.
回顾与展望:中国大陆地区的民国史研究[J]
.安徽史学,2010(1):118-125.
被引量:6
7
康华.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革命史范式”形成及原因[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2):106-109.
被引量:4
8
江学文.
李大钊知识分子观研究综述[J]
.福建党史月刊,2012(2):11-14.
9
张敏之.
李大钊与中国近代史研讨[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12-14.
10
吴汉全.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史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6):232-241.
二级引证文献
42
1
虞和平.
中华民国通史编撰体系的回顾与检讨[J]
.史学理论研究,2021(2):100-113.
被引量:1
2
刘兰兮.
2004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总论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2):105-112.
3
王海燕,宋馥香.
从“地方”到“整体”——社会史视角下的政治史研究[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1):117-120.
被引量:1
4
谭贤楚,刘伦文.
西方社会思想史研究:内涵、问题及思考[J]
.前沿,2006(8):211-214.
被引量:1
5
冯筱才.
名实·政治·人事——关于民初上海商人团体史研究的几点思考[J]
.近代史研究,2006(4):134-145.
被引量:7
6
刘兰兮.
2006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总论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2):118-125.
被引量:1
7
徐永志,戴巍.
政治—社会史:深化史学研究的新路径[J]
.史学月刊,2007(1):117-122.
被引量:7
8
邱志诚.
史学的现代转型:凝眸中国社会史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3):135-137.
9
赵世瑜.
多元的时间和空间视阈下的19世纪中国社会--几个区域社会史的例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61-67.
被引量:2
10
彭淑庆.
空间·结构·心态——区域社会史视角下的“东南互保”运动[J]
.东岳论丛,2009,30(2):110-115.
1
赵鉴鸿.
“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述要[J]
.中国史研究动态,2017(1):82-83.
2
施建雄,李德盛.
浅论范文澜与他的经学研究[J]
.三明学院学报,1996,14(1):41-43.
3
周继胜.
济犹未济[J]
.中国经贸,2007(4):3-3.
4
丁守和.
关于近代史人物研究和评价问题[J]
.近代史研究,1983(4):1-31.
被引量:9
5
李侃.
中国共产党论辛亥革命[J]
.延边党校学报,2011,26(5):47-49.
6
吴汉全.
李大钊与中国古代史研究[J]
.史学月刊,2002(5):5-10.
被引量:5
7
胡文翰.
金秋的期待[J]
.环球军事,2016,0(20):1-1.
8
薛宝.
《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变迁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3(1).
9
张启华.
重视历史对于今天的意义──写在“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回答”专栏开头[J]
.党史文汇,1996(6):11-12.
10
周新民,岳小玉,王思玉.
一九八一年中国近代史论文资料书目索引(中文部分)[J]
.近代史研究,1982(3):263-318.
被引量:1
近代史研究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